来源: 台海网 

  台海网3月10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    警惕!警惕!每年3月到5月,正值河豚产卵期,其毒性最强,也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发期!

  河豚的鲜美众所周知,但是河豚一旦处理不当,吃后可能会中毒身亡。

  3月7日,记者从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中毒救治中心了解到,近一个月以来,已接诊了多起群众因进食河豚鱼中毒送医的病例。

  案例一

  近日,来自泉州惠安的渔民老张(化名),在渔船返港时捕获几只野生河豚鱼,自行加工后便与两名好友一起食用。老张吃了2片鱼肝后半小时,感觉四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随即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 ,另一名好友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家属发现情况不妙后,立即将二人送往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急诊科进行抢救。

  老张正在接受呼吸支持及血液净化治疗

  到达医院后,急诊医生赶紧给老张紧急插管,随后送到EICU抢救。由于目前临床上根本没有特效的解毒药,医护人员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呼吸支持,尽力守住生命,血液净化,补液利尿,争取排出毒素。幸好,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才把老张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其好友的症状相较老张会轻一点,在医生对症处理后,情况也趋于稳定。事后,老张坦言,自己吃河豚鱼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了,没想到这一次竟然中了毒。

  好在医护人员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二

  3月5日,家住泉州市区的王女士,也因食用河豚后中毒送医。专家介绍,河豚毒素具有毒性大、毒性稳定、在河豚鱼体内分布复杂的特点。河豚中有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毒性是氰化钾的1250倍,0.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会迅速麻痹人类的神经系统,造成神经麻痹,特别是引起呼吸麻痹则容易危及生命。

  对此,专家提醒市民,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如食用河豚鱼者,需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肢体麻木、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并务必及时就医。

  科普小贴士

  为什么食用河豚鱼会引起中毒?

  引起食用河豚鱼中毒的原因是河豚鱼中含有河豚毒素,这是一种生物碱,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其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0.5mg即可致死。

  河豚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死亡。

  河豚毒素中毒症状

  河豚毒素中毒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分钟、长至3—6小时发病,发病急,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10分钟内、最迟4—6小时死亡,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

  河豚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药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河豚毒素中毒,目前并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通常只能采取催吐、洗胃等去毒措施和对症治疗处理,对于重症,救治成功率不高。因此,请珍爱生命,勿食野生河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