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榕城老街:仓山近代建筑教堂

来源:新浪博客  2009年12月21日10:19

  作者:淡若清风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从三盛巴厘岛看北江滨,心中不禁感概,沿江而建,依水而居,福州多美!

  洋行:

  鸦片战争后,各国洋行如裕昌洋行、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三井公司等竞相登陆福州。各国洋行大多选址在泛船浦,很快地,泛船浦一带形成了一个繁华的街区。当时有一谚语就反映洋人、洋行在仓山的盛况,“走马仓前看走马,泛船浦内看番船”。1949年后,这些洋行多作为商业场所,或作机关、部队用房,或作民居。其中有代表性的为怡和、天祥两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怡和洋行址在仓山区海关巷4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英国商人高密建造。洋行坐南朝北,为单层砖木结构,全行占地13320平方米,除有仓库6座,还有配套的用房,后门临江,设有专用码头,后院还有一个花园,环境幽雅。1950年由福州市粮食局接管,后几经拆改,原建六座仓库中尚存三座,仍作仓库。其余配套用房,只剩一住宅。天祥洋行址在仓山区观井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英国商人威尔逊建造,作为上海天祥公司福州分公司,经营糖、烟、酒、茶等进出口业务。1949年以后由福州市粮食局接管。现保存写字楼一座,单、双层仓库各一座,店面一间。

  教堂

  目前尚有经市基督教“两委”和市宗教局批准允许挂牌进行合法宗教活动的教堂有12座,即天安堂、施埔堂、马厂街堂、小岭堂、上渡堂、中洲堂、明道堂、义序堂、城门堂、圣约翰堂、胪厦堂和浦下堂。教堂的存在,是仓山颇具特色的宗教和人文景观。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泛船浦天主堂,位于中国福州市仓山区泛船浦菖蒲墩,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该堂是由来华的西班牙多明我会创建于1864年。当时福建官府用这片闽江边的农田来抵换城内宫巷禁教时期被没收改为关帝庙的旧天主堂。1932年重建为一座哥特式建筑,高31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1985年重新开放。该堂教友有16000人,占福州市区信徒的一半。从2008年8月30日开始的半个月内,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其进行平移,向东移动75.6米,向南移动30.7米,并且旋转了90度,由东西向改为向北面向闽江。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天安堂,坐落在仓前路天安里,堂名“天安”,一是沿用此处“天安寺”和“天安里”地名;二是出自基督教经典“由天而来的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之意。由美以美会传教士麦利和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建立的,是福州最早的教堂之一。1912年孙中山莅临福州访问时,在该堂留下了足迹。1996年旧教堂拆建,1999年新教堂按原貌落成,为砖木结构,面积达23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聚会。

  圣约翰堂

  俗名“石厝教堂”,址在仓山乐群路。咸丰六年(1856年)由英国安日甘会筹建,咸丰十一年落成,是一座石砌木构的建筑物,香港土木工程师设计建造,占地600多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坚固美观,装修典雅,有“国际教堂”之称,专供英国侨民中基督教徒用。堂内有两个铜质纪念碑:一为纪念数度来闽的主教霍约瑟,另一为纪念“tep-lake”号英轮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台湾海峡遇台风而覆没的全体船员,在教堂大门正中纪念坊,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福州前往参战阵亡的英国侨民。

  施埔堂

  以地名称堂,址在今师大旁学生街。原名“真学堂”,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是英国安日甘会福建教区总部所在地,1889年更名为“真学书院”,专门培养圣公会的教牧人员,现称“基督教施埔堂”。教堂分上下两层,楼下为礼堂,楼上为办公处。为西方回廊式建筑,周围有甲乙丙丁戊五大建筑群,占地14亩,1912年孙中山曾偕夫人到此访问。1940年“真学书院”“福音斋”合并,称“福建协和神学院”,该堂还独立进行宗教活动。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上渡堂

  址在上渡路,以地名称堂。早期是由美以美会于1921年建立的“福民堂”,信徒集资建造砖木结构二层楼作为礼拜聚会场所,2000年上渡棚屋区改选动迁后建起新堂,宏伟壮观,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

  小岭堂

  以地名称堂。位于仓山下渡十锦祠。咸丰五年(1855年),基督教美部会传教士夏察理向小岭顶蔡姓居民租用民房两间为布道场所,1914年正式落成,教堂共三进:一进为阅报所和钟楼;二进为礼拜堂;三进为牧师住处和小学校,是当时闽中的有名教堂之一,1998年因旧城改造动迁,2000年新堂落成,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造型壮观。

  马厂街堂

  址在仓山对湖路马厂街。其前身是陶园路十二间排聚会所,1924年,正式称“基督教会堂”,1936年移址马厂街,改称“基督徒聚会所”,1955年华侨邱少陵将私房献给教会,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该堂是不受外国教会控制而由中国人自办的教堂,属基督教聚会处会派。现名“马厂街基督教堂”。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中洲堂

  以地名称堂,位于中洲岛。原称“中洲基督教徒聚会处”,是倪柝声、王载等人脱离原教派,建立自主合一地方教会的聚会场所。将中洲岛东巷24号私宅奉献改建,面积约6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聚会,1996年因中洲岛开发,该教堂由东侧移位到西侧重建。更名为“中洲基督教堂”。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人文仓山:近代建筑教堂和洋行

  明道堂

  位于塔亭路。同治五年(1866年)与福州塔亭医院(今市二医院)建于同一时间,是中华圣公会在仓山的著名教堂之一,旧建筑物至今犹存,建筑为砖木结构,门厅三层,礼拜厅二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现为天安堂的附属宗教活动场所。

  义序堂

  原称“宣道堂”,址在盖山镇义序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美以美会传教士华雅各和孟存慈来义序传教和办学,先租一间民房为布道所,后成立义序教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聂以士传教士筹款建土木屋四扇三间的新堂;1928年再建教堂,1930年落成称“宣道堂”,1993年旧堂拆建,1995年新堂落成,更名为“义序基督教堂”,面积813平方米,砖木结构,颇具规模。

  城门堂

  址在城门镇工业区。陈景英等在城门、敖里、黄山各乡广收教徒,1943年在敖里聚会,并租城门路边一座大厝为聚会所,成立“城敖福音堂”,1956年城敖福音堂并入卫理公会,1983年建造新堂,2001年落成。

  浦下堂

  原名“天道堂”,址在盖山镇浦下村。1916年由信徒刘仁天、刘仁日兄弟建造教堂,占地约300平方米。单层砖木结构,是浦下及附近后坂、江边几个村基督教教徒礼拜场所,因年代久远,教堂成为危房。后由政府划一亩园地移建三层楼房,建筑面积达818平方米,新堂更名为“基督教浦下堂”。  

进入福建论坛,参与更多话题>>转发此文至微博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