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了,“神兽们”的手机电脑纷纷解禁,不想出门游玩,只想宅在家里。终于可以在网络世界里游了?不,未成年孩子容易陷入网络游戏骗局。
1“免费领取”幌子
未成年孩子因年龄小、辨别能力差,在使用手机打游戏、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不法分子会在各类短视频社交平台中,散布类似“加群免费领游戏道具”的消息,待未成年人加入群聊后,不法分子会称扫描特定二维码即可领取,但由于受害人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使用父母的微信进行扫描。受害人扫描后会提示“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不法分子就会告知受害人“需通过扫描付款码进行解冻”“解冻成功后钱款会自动退回”等 ,并且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反复进行付款,骗取大额钱款后便立刻失去联系。
02“虚假交易”骗局
不法分子在游戏社区等网络平台发布“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皮肤、装备”或是“低价销售游戏币”等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再以“注册费”“押金”为名诱骗受害人转账。在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会编造“系统监测到非本人账户”“触发风控账户锁定”“未成年人需交押金”等说辞,利用未成年人大多瞒着父母私下登录游戏、害怕受到责备等心理,不断要求继续转账支付,最后将受害人拉黑。
03“解锁防沉迷系统”诱惑
部分诈骗分子还可能利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特点,谎称“解锁防沉迷系统需使用父母的银行卡”,要求受害人提供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是发送钓鱼网站引导泄露信息,从而盗取资金。
诈骗手段揭秘:
不法分子通常会以一些噱头为诱饵,如赠送游戏道具装备、发福利红包、解锁系统等,诱骗甚至威胁孩子们转账,以此实施诈骗。
浦发银行厦门分行提示您:
1。家长们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培养孩子正确的游戏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孩子适度娱乐;常给孩子讲些反诈防骗小故事,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
2。家长们要切记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在把电子设备交给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做好设备支付的安全措施,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不要把支付密码轻易透露给孩子,建议取消手机的免密支付。
3。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