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 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倚天屠龙记》

草庵清幽,别致,精巧。没有一进又一进的大雄宝殿,没有一尊又一尊大同小异的佛像。草庵的核心是一尊岩壁上凿出的浮雕摩尼光佛像。

摩尼教是唐前期从中亚传入中国的。到了明初,因为明教的“明”字上逼国号,朱元璋严禁传习,毁其宫室,遣散教众。然而,偏远的福建还坚持了一阵,因为半个多世纪后,草庵又多了块石刻:“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正统乙丑年九月十三日”。落款为公元1445年。 【详细】

摩尼教先由从波斯传入,后与儒、释、道、巫等文化形态相互融合,最终演化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本土教派——明教。

小说家说的是元朝末年的事,而比金庸撰的事儿早三百年前,福建霞浦上万村,就有一个叫林瞪的人加入明教,并成这一带的教主,乐山堂、姑婆宫遗址,村里留存千年的法器、印章、古文献等摩尼教重要遗物,证明了宋代明教遗址确实在福建霞浦存在。【详细】

福寿宫隐蔽在台江浦西,从外表看这座寺庙极具道教特色:朱红的外墙,飞檐翘角。正殿供奉着道教三十六天尊。与此同时,寺庙里供奉的主神却不是老子,而是一尊有着披肩长发、面相酷似小孩、脚踩风火轮的佛像。而且大殿里摆放的两个铁香炉也很有意思,上面刻着“度师真人、明教文佛”字样。

福寿宫内有一幅清代画卷,这幅画卷上,大殿石柱上刻着“悟彻灵机群沾法雨,参来妙谛普荫慈云”的对联,如今大殿正中央也有。【详细】

位于太姥山上的几座寺庙里,许多“签诗”上都有着摩尼教常用的“光明”、“日”、“月”以及“丹炉”等字眼。而山上白云寺的起名及其旁边的建筑摩宵庵,似乎也与摩尼教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唐朝林嵩的《太姥山记》也是摩尼教曾在太姥山传播的论据之一,文中有着太姥山上摩尼宫的描述。且莆田、泉州、霞浦等地也陆续发现摩尼教的遗迹和踪影,那么摩尼教在太姥山的传播也就不足为奇了。【详细】

为何明教佛像只存在福建? 揭秘明教与福建渊源

大部分人提起“明教”,就会想起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其实,小说中的“明教”确实存在过,它又称摩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公元3世纪由波斯人摩尼创立。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2008年12月,福建省霞浦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大量的明教文物和资料。从摩尼教转换到明教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混合了瑜伽教、佛教、道教等,宋代林瞪这个人物起了很大作用。

明教有十大戒律,首条就是“不拜偶像”。但流传到中国后,竟也入乡随俗弄起偶像崇拜,石雕、木雕佛像在福建地区的发现就是物证。福建地区成了全球目前能找到明教佛像遗物的唯一的地区。

福州的福寿宫被确认为明教遗址,殿内主神“光明文佛”像,脚踩的风火轮是明教中的日月金轮,身上所穿袍子还刻有波斯古文字。

在泉州晋江罗山乡有一处草庵,在大厅正面凿着一尊高1.52米的摩尼光佛坐像。与福寿宫里的佛像相似,这一尊浮雕坐像也是散发披肩,胸前的僧衣也是打成蝴蝶形的,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明教石雕像。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我们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陈先生,又有一个名字叫作陈近南,那才着实响当当的英雄好汉,江湖上说起来无人不敬,有两句话说的好:‘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 ——《鹿鼎记》第一回

清初,因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少林寺深为清王朝所忌恨,被遣兵焚毁,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福建出现过六座少林寺,仙游九座寺、东山古来寺、诏安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究竟哪一座才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呢?当然,也许,那神秘的“南少林”,是福建多座寺院的化身……

【莆田南少林寺】 【泉州南少林寺】 【福清南少林寺】

高溪庙被认为是康熙年间天地会前五祖结盟地点。在有限的天地会文字资料中,“高溪庙”的确被多次提及。

高溪村位于云霄县城以东八公里的东厦镇,驱车沿沈海高速在福建的“云霄东厦”出口下来右转一公里多就能找到高溪庙。正堂左侧有提喜和尚的金身塑像,手型反映出天地会之“出手不离三”,右手三指按胸表示“自己人”,左手为三指取物的暗号。【详细】

莲花庵位于浦南镇后林村杏林自然村,始建于清顺治末至康熙初。

莲花庵的《佛会文契碑记》载:“武等先人于本庵佛祖炉前拟结金兰”。表明当年杏林村吕、王、蔡、曾、尹等先人是在履行天地会的入会程序而不是其他。洪鹰、老虎是天地会的图腾,摆在莲花庵佛祖面前的半浮雕洪鹰、老虎石香炉就是代表“招兵买马”、“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标志性建筑“木杨城”。【详细】

天地会创立的时间,至今尚无定论。

【版本一】传说康熙帝征调南少林高手为军官远征西藏。凯旋后,却有人诬告这些高手意图造反,于是朝廷派兵火烧南少林寺。五个少林俗家高手逃脱不死,从此痛恨清庭,请万云龙做首领,陈近南做军师。建立洪门,是为“洪门五袓”,以“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复明为己任,称天地会,尊郑成功为开山老祖。

【版本二】万五道宗俗姓张,福建省平和县小溪后巷人。康熙十三年间,投靠万五道宗的蔡禄余部和其他“以万为姓集团”旧部日众,均被安排在长林寺、上岩(关帝庙)和新落成的高隐寺居住。万五道宗与清廷有国仇家恨(盟兄万礼和盟弟蔡禄均死于清兵之手),早有反清复明之志,他们选择了“秘密结社”的长期斗争形式——天地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版本三】在《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一图像部分,绘有一个“素珠牌”,旁边写有:“始祖居住福建云霄高溪”。从洪门秘笈中可知,洪门始祖为万云龙即万提喜。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七日的“上谕”中写道:“据行义供,父提喜即洪二和尚,在观音亭为僧。”伍拉纳也奏称“该犯等(按:指行义与陈彪)供称,提喜于乾隆二十七年即在高溪观音庙传布天地会。”

数据标题文字1

明教:从宗教变异为民间信仰

郭志超教授认为,摩尼公赶鬼,早在摩尼教还没有变异为民间信仰的时代就开始了。五代时摩尼教已经相当中国化,像道教一样装神弄鬼。不过这不是主流。明末摩尼教消亡后,才完全沦落为驱魔赶鬼的民间法术。按成书于明末的《闽书》记载,“今民间习其术者,行符咒”。可见明末晋江的摩尼教已变异为民间信仰,继续流传。

应该怎么说呢?摩尼教死了吗?作为一门具有严密理论体系的宗教,它的确死了;然而它又没有彻底死去,它以一种更低级的形式——作为实用的民间方术——还在苟延残喘。世界之道,循环往复。曾经雄辩滔滔的宇宙学说,终极关怀,如今沦落为乡间捉鬼的符咒,让人感叹不已。【详细】

天地会:从秘密结社到帮派

天地会最初主要在福建、粤东及台湾一带流传,稍后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清前期除了天地会本名外,还有添弟、小刀、双刀、父母、三合等10余种名目。鸦片战争后又出现了哥老会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为天地会一大特点。

清中、晚期,“洪门”山堂支系遍及各地,甚至发展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会员以百万称。由于顽强抗清,“洪门”成了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重要同盟军。孙中山、秋瑾、陶成章等辛亥革命党人曾先后加入“洪门”相关组织,孙中山先生甚至直称“洪门”为“民族老革命党”。李大钊在《中山主义的国民革命与世界革命》一文中称:“天地会”是与马克思亲自创建领导的第一国际保持组织联系的唯一的中国革命团体。

载入中...
数据标题文字1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也许是像张无忌逐鹿武林,统领追随的信众;也许是像韦小宝左右逢源,坚守忠义。也许真实的明教、天地会的故事并不如小说传奇,但是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之中,他们曾经是人们信仰、团结的力量。关于它们,还有很多历史等待考证,更有很多谜团等待解开。

数据标题文字1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