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陈翠仙 潘薇

  站在泉州市惠安县秀涂村的一片菜地上,来自高雄的七旬台胞骆宏宾感慨万千,这是他寻找了20多年的故土。面前不起眼的坟墓里,是他素未谋面的祖母。

  “祖母,我们终于回来了!”骆宏宾与弟弟骆肇泰等家属对着坟墓深深鞠了一躬,一句话道出了台湾亲人日夜思念之情。祖孙三代人的桑梓之情落叶归根,一段跨越百年的嘱托也尘埃落定。

  日前,骆宏宾前往秀涂村祭祖,并向记者讲述了这20多年来寻根虽曲折却温馨的故事。

  故土难回 子孙继承遗愿

  这段故事还要从清朝末年说起。

  骆宏宾回忆道,当时他的祖父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便带着孩子(即他的大伯)跟着宗族的亲人前往台湾打拼,他的祖母则留守家乡。“我的祖父原本想着打拼出一片天地之后,再回来与家人团聚,但没想到一别就是永别。”

  骆宏宾说,后来因为局势动荡等原因,两岸亲人彼此失去了联系,故乡终难再回。自那时起,“无法回到家乡”成了祖父心头的一根刺。1915年,老人家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祖父的离世,让骆宏宾的父辈们觉得台湾海峡那头的家乡似乎更加遥远了,甚至觉得回乡无望,便将这份桑梓情怀传递给了后辈。“我时常听我伯父说起,我们的故乡在泉州府的‘臭土’(闽南话称呼)。”骆宏宾告诉记者,他的伯父离乡时年纪尚小,记忆中的家乡不甚清晰,他们带到台湾的族谱因为一场大火也意外烧毁了,“臭土”二字成了寻找故乡唯一的线索。

  自海峡两岸1987年恢复交流以来,往来越来越热络,这让骆宏宾再度燃起了寻找故土的希望。1988年,骆宏宾来到厦门投资兴业,待工作稳定后便开始四处打探消息,寻根谒祖。

  时代变迁 寻亲路途曲折

  骆宏宾表示,因为他得到的线索太少,再加上时过境迁,那时的泉州早已不是伯父口中百年前的风貌了。“早些年通信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我们寻根的道路曲曲折折,只能靠问朋友,但是大家几乎都不知道。”骆宏宾说,这些年来他辗转泉州各地,却屡次扑空。2021年,骆宏宾的侄女来到惠安工作,随后他及弟弟也先后前往惠安,他们也有更多机会寻找故土。

  “我曾经以为,我们的祖籍是在泉州市惠安县张坂镇,因为‘骆’姓在那里是大姓,我们还去拜访过那边的骆氏宗祠。”骆宏宾说,可是并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他们与张坂镇的骆氏同属一宗,缺少脉络,事情因此悬而未决。

  就在今年上半年,骆宏宾寻亲迎来转机。他们获得了一个重要线索——祖父的墓碑上的刻字。“来泉州前的两个月,我们在高雄找到了祖父的墓碑,碑上刻着孝男的名字是成益、良益,那是我伯父和父亲的名字,也是那时我才知道我的父亲按照族谱取名叫作良益,而我父亲实际使用的并不是这个名字。”骆宏宾说,这一发现,让他们寻亲有了更多脉络。

  再次来到惠安县之后,骆宏宾在秀涂村、张坂镇等有骆氏家族的村镇加大寻找力度。“我们找到了当地的骆氏宗亲会,请他们帮忙寻找。”骆宏宾说,村里的宗亲都是热心人,这对他寻找大陆故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来二去,他们手中的线索逐渐清晰。

  原来“秀涂”就是伯父口中的“臭土”。“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个秀涂港,港口停靠进口石油的外轮,卸油时,海面及滩涂上都是煤油味。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臭土’。”秀涂村老人协会会长骆觉涛告诉记者,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村子改名了,“臭土”这一说法鲜为人知,这也让骆宏宾兄弟多次寻亲而没有结果。

  骆觉涛在得知骆宏宾寻亲的事情之后便帮他在村里打探消息。今年7月中旬,骆觉涛与同是骆氏宗亲的骆文革谈及此事,没想到意外获得了重要线索,也牵出了一段跨越百年的承诺。

  百年承诺  见证两岸亲情

  世代居住在秀涂村的骆文革自小就见家人每年都会去为一个亲戚扫墓,现在这个任务落到了他的身上。“长辈交代我们一定要守护这个墓,这是我们世代遵守的诺言。这个亲戚和我们肯定很亲,不然长辈不会把身后事托付给我们。”骆文革说,百年前,他的家族就守护着这个亲戚墓碑,即使是动荡的时代也没有忘记这一承诺。

  骆文革表示,这些年越来越多外地宗亲前来村里寻根,他听长辈说过,这位亲戚的亲人去了台湾,因此他也一直期待着会有台湾的亲友回来寻亲。“我每年都会去给亲戚扫墓,久而久之就记得墓碑上家人落款处刻着成益、良益两个名字。”骆文革说,当他听骆觉涛说起骆宏宾的故事后,欣喜万分,赶紧将他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

  在骆觉涛告知骆宏宾这一消息后,骆宏宾便立马赶到村里,与骆文革取得联系后,前来菜地里查看。“我让在高雄的侄儿传来祖父墓碑的照片,经过仔细比对后,我确认了骆文革所看守的墓,就是我们的祖母。”骆宏宾说,“这真的是缘分,原本那几天我们就打算离开惠安县,没想到临走的时候就找到了。这一定是阿公的心愿。”

  落叶归根 亲情无法割舍

  找到了故土,骆宏宾一家人都十分开心。9月12日,他们与村里的骆氏宗亲举行了简单、庄严的祭祖仪式。

  在祖母的墓前摆好香炉、供品,骆宏宾与弟弟、侄女等亲人庄重地鞠躬、上香,念道:“祖母,我们终于回来了,也圆了阿公说与你相认的心愿了。”一句话道出了骆宏宾20多年来寻亲的心声。

  骆宏宾笑逐颜开,祭祖结束后,他们一行人还来到骆文革的家里话家常,一屋子好不热闹。骆宏宾认真了解了祖母生前的事情,村里的变化以及亲戚的情况。他说:“终于找到了,我们在这里有60多个亲戚,虽然我和他们此前从未见过面,但却觉得十分熟悉和温馨。我们还设宴款待村里的亲友,感谢他们对祖母的照拂,我们也正式认祖归宗了。”

  骆宏宾表示,他计划着日后将祖父的墓碑带回大陆,在祖母的坟墓旁设立一个衣冠冢,了却两位老人家的遗愿,也让祖父落叶归根。

  在骆宏宾看来,两岸本是同根同源,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无论过了多少年,我们的根一直都在这里。”他也希望台湾的子孙都能够明白自己的来处,这也是他坚持寻根谒祖的初衷。

  来源:海西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