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隧道智慧管养一体化平台。

  本报记者 刘艳  卢剑豪

  通讯员 洪恬恬

  今日,备受市民期待的厦门海沧隧道项目将于上午11点试通车,厦门正式进入“四桥两隧”时代。

  不仅高品质、高颜值,海沧隧道还极具智能化。昨日上午,本报记者实地走访海沧隧道的智慧管养一体化平台,带你解密隧道“智慧基因”。车辆是否出现拥堵、隧道内是否有突发情况……在该平台上,隧道内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智慧“哨兵”  24小时监控隧道

  “智慧管养一体化平台”是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特长隧道研发的管理平台产品,它如同一位24小时不知疲倦的哨兵,值好每个模式下的岗位,以此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海沧隧道机电标项目总工金彦龙介绍说:“隧道通行,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监控中心智慧平台的CCTV系统能够对隧道内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在监控中心的每个工位会根据工作重点,配置一岗多屏,屏幕上突出监管的重要信息。”

  CCTV系统好比哨兵的眼睛,24小时扫描着隧道内的一切情况,而隧道内全程覆盖的广播喇叭就是哨兵的嘴巴。在近两周,隧道每天都要进行安全消防演练,演练前监控中心会通过哨兵的嘴巴通知:“接下来要进行安全消防演练,请无关的施工人员尽快撤出隧道。”在通车之后,隧道如果发生任何意外,也可以通过广播喇叭进行全隧道、点对点精准广播两种模式通报情况,让市民及时了解隧道情况。

  一键启动  10秒进入应急处置流程

  隧道内的火警消防系统就是“哨兵”的“鼻子”,一旦发生火灾能第一时间通报到监控中心大屏上。

  如果通报时间超过2分钟无人处理,智慧管养一体化平台会作为“超级AI”自行判断火灾发生处的情况,开启喷淋阀组;有工作人员的情况下,会通过CCTV系统确认事件,一旦确认会立即进入应急处置流程,通知有关人员与单位,联动各工位及处置队伍协作处理,同时联动隧道洞内外情报板、指示灯、喷淋阀组等设备做出响应,事件结束后自动恢复现场状态,并将整个过程自动打包形成事件档案,方便后续复盘演练及检查。

  厦门路桥信息公司智慧管养平台产品经理黄清晰介绍:“相较于传统的智慧监控平台,我们的平台创新在于能够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预案机制,遇到对应事件时可以一键启动进入应急处置流程,只需要10秒左右。传统操作平台是通过人工反应的,需要1-2分钟”。

  海沧端

  设一处出入口

  海沧大道

  海沧隧道在海沧端设入口一处,马銮湾片区及海沧生活区车辆均可通过马青路进入海沧大道,并分流进入海沧隧道。隧道在岛内湖里区范围内设置三处出口,分别为湖里大道出口、石鼓山立交出口及火炬北路出口。

  进岛车辆进入隧道行驶约4.8公里后到达第一个出口即湖里大道出口,车辆由此出口可右转进入湖里大道向西行驶,进而分流至长岸路双向。

  距离海沧进口约5.2公里,湖里大道出口后400米处为石鼓山立交出口,通过该出口可驶入兴湖路并进一步驶入石鼓山立交进行分流,实现海沧区域至厦门大桥、殿前一路、嘉禾路的快速分流。

  隧道湖里区最后一个出口即火炬北路出口,距离起点约6.3公里,通过该出口车辆可进入高崎立交,实现向成功大道演武大桥方向及枋钟路分流,也可进入火炬北路至火炬园片区。

  制图/张平原

  湖里端

  设两处入口

  火炬北路、兴湖路

  设三处出口

  湖里大道(4.8公里处)

  石鼓山立交(5.2公里处)

  火炬北路(6.3公里处)

  海沧隧道在湖里端设入口两处,成功大道及枋钟路车辆可通过高崎立交进入海沧隧道火炬北路入口,嘉禾路及殿前一路车辆则可通过石鼓山立交进入兴湖路并分流进入兴湖路入口,进入隧道行驶约5公里后到达海沧出口,进而分流至马青路双向或掉头进入海沧大道至海沧生活区。

  [工程之最]

  世界最大断面

  双连拱隧道(550㎡)

  海沧隧道线路岛内端主要沿兴湖路敷设,兴湖路作为厦门岛主要的货运要道,重载车辆多,车流量大,且道路两旁建筑密集。原本双向六车道的兴湖路路面下方设置有约10车道宽的双连拱隧道,其开挖断面为世界最大(550㎡),边界处距周边建筑仅6米,而隧道顶部距离路面最薄处仅5m。施工中采用化整为零、分部分块的施工方法,保证了周边建筑及道路交通的安全。

  上跨地铁最近距离2.4米

  海沧隧道岛内段施工难点还有不少。A3标段其中一段上跨地铁1号线区间,基坑底离地铁隧道顶最小距离仅为6米,桩基底距离地铁结构边线仅2.4米。施工中,要保证地铁1号线主体结构安全,防止基坑隆起导致地铁区间上浮。

  爆破震动

  控制最小仅0.3cm/s

  兴湖路另外一段浅埋暗挖隧道则面临地质情况复杂,周边居民区、管线密集等问题,为确保施工进度和周边安全,项目施工过程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及众多行业专家研讨施工方案、制定控爆措施,将施工过程中90%爆破振动严格控制在0.3cm/s以内,小于国家规范允许值的五分之一,实际感受仅相当于普通货运车辆经过引起的地面震动。

  [隧道行驶安全提醒]

  海沧隧道代建单位路桥集团通过本报发布隧道行驶安全提醒:

  ●试运营阶段禁止中重型货车通行

  ●实线处绝对禁止变道

  ●保持车辆安全距离,避免车辆追尾

  ●进出隧道时注意减速,防止光线强弱变化太快,导致短暂失明

  ●禁止行人、摩托车、非机动车进隧道通行

  ●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应确保安全拍照取证后,驶出隧道外协商处理

  [声音]

  原厦门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站长、路桥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伍湖:

  “这是一个不断闯关过坎的建设过程”

  我曾经以专家身份参加过数次施工方案评审。从隧道通车前观感上,就可以肯定地说,海沧隧道的质量是好的。海沧隧道在翔安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提升。它的好,不仅体现在突破传统,应用多种高新技术上;也体现在海沧隧道的开挖工法,是一个不断闯关过坎顽强攻坚的过程。

  一回想到施工是在隧道最低点还往下五层楼高,要挖4个篮球场大的地下排水泵房,横向跨度17.82米、纵向长度100米、最大深度19.15米、容量6000立方米,头顶还有71米深的海水……我就感慨万千,其安全风险和开挖难度极大,不仅如此,扩挖施工受大气压影响通风困难,环境潮湿,施工条件恶劣,经过攻坚克难,这个难点被成功拿下。

  海底隧道也能绿色节能环保?答案是肯定的。海沧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落实了“控水思维”,在翔安隧道建设的基础上创新优化,海沧隧道的日渗水量仅有3500立方米,是同规模水下隧道的五分之一,每年仅抽排水的电费就可以节约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