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接受体温检查

  泉州网3月5日讯 (记者刘倩 通讯员王世诸 林健雄 林智胜 文/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泉州远洋渔业积极复工复产。节后泉州首批6艘监管远洋渔业船将远渡重洋,预计将在两个月后带回第一批远洋渔获。与此同时,泉州捕捞渔船于2月21日零时恢复生产后,持续保持作业。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3月3日的动态数据显示,全市恢复生产的大中型捕捞渔船数量达594艘,小型渔船达1278艘,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

  264名船员取得健康证明整装待发

  “受疫情影响,眼看最佳捕鱼期就要到了,健康证明没办好就无法出海,心里着急啊。”泉州中菲渔业公司陈先生说。2月24日,通过泉州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体检,该公司52名远洋渔业船员拿到了由海关签发的《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海船船员健康证明》。

  “船员在远洋捕捞渔船上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无异常后,就可以出海开展作业了。”泉州海关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早在2月21日,泉州海关已派员至晋江深沪渔业专用码头,对6艘远洋捕捞渔船的68名取得健康证明的船员进行体温检测,所有船员体温检测均正常。

  据了解,2月24-28日,泉州海关共计为264名船员签发《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海船船员健康证明》。预计在3月6日,春节后泉州首批6艘监管远洋渔业船将出海。

  泉州去年自捕远洋渔获近5万吨

  近年来,泉州远洋渔业发展迅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泉州远洋渔业自捕水产品达49225吨,货值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8%、20.28%。目前,泉州远洋渔业总吨位和总产量列福建省第二位。同时,泉州也是全省较大的船员户籍地和输出地之一,每年外派船员5000人以上。

  起步晚、发展快,自2012年起步以来,短短7年时间,泉州远洋渔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作业渔船由最初的4艘,增加到2019年的58艘;作业范围从单一的北太平洋渔场,发展到覆盖太平洋、印度洋公海及朝鲜北部湾海域。

  目前,泉州已逐步形成由简单的“捕捞+运输”到“捕捞+加工+运输”的远洋渔业经营模式,并不断向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有别于近海捕捞,远洋渔船的作业期较长,一旦出海,往往大半年都在海上持续作业,所捕捞的渔获通过运输船源源不断地运回港口。“如果是3月份出海,大概5月份第一船鱼就能回港了,几乎都是2000—3000吨位的渔船。”福建省港顺远洋渔业公司报关员小蔡说。

  据介绍,港顺公司的12艘渔船去年8月已出海,预计今年4月份才会返回,每年可捕捞渔获2万-3万吨。由于捕捞范围主要在印度洋,受此次疫情影响不大。只有一艘渔船于近日返回泉州口岸,在接受相关检查和按要求隔离后,再做出海安排。

  “远洋渔业捕捞的渔获主要作为食品加工厂的原料,或进行粗加工后直接出口。”小蔡介绍。由于直接供应零售市场较少,远洋渔船带回的大量渔获对海鲜市场价格影响并不大,但却关系着食品加工厂的原料保障。如今,泉州远洋渔业不仅有效供给本市食品企业,还成为漳州市、山东省等地企业的重要货源。

  责任编辑:林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