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4日下午,艳阳高照,寒梅初绽,主题为“重生百年庄寨,赓续万卷文书”永泰庄寨与永泰文书的关系研讨会在百年红色庄寨——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昇平庄隆重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永泰县村保办等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福建人民出版社、永泰县文化和体育旅游局、永泰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永泰县档案馆、永泰县大洋镇人民政府、福建省润讯传媒有限公司等协办。
鄢氏入闽620周年庆典
福文化宣传推广大会
此外,研讨会当日上午还举行了鄢氏入闽620周年庆典(麟阳村鄢氏宗祠内)以及福文化宣传推广大会,次日上午接连举行福建邮政己巳年邮票首发式。可谓好戏连台,台台精彩。
活动吸引了新华社、中新网以及福建日报等20多家权威媒体在现场同期采访、拍摄、报道,围绕永泰先民山林田开发,治家之道,处世之道,经营之道等集中展现永泰庄寨遗产价值,以及作为永泰县唯一的红色国保庄寨——昇平庄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会后,宋怡明、郑振满带领师生到嵩口等地开展田野调查,孙华教授团队将到国保名山室调研,杜晓帆教授团队也留在永泰开展工作。
一、永泰庄寨、永泰文书概况
永泰庄寨,起于唐兴于宋,明清遍布全县,目前保存较好有152座,其中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历史百年以上的98座,2015年以来,“村保办+理事会”保护模式的广泛推行,撬动了超过1亿的民间社会资本持续加入,超过40座主要庄寨得到了保护性修缮,永泰民间实现从“拆寨为荣”到“护寨为荣”的转变。
永泰庄寨被誉为“南方防御民居建筑的奇葩,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中国家文化栖息地”。爱荆庄获得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中国传统建筑旅游目的地,绍安庄、积善堂、仁和庄、中埔寨、昇平庄等5座庄寨建筑群列入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三庄寨”被列入“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
永泰文书,是各种契约、账簿、阄书、诉状、收据、税单、人情簿、科仪书等永泰民间文献的总称。自2016年以来,永泰县村保办与厦门大学深度合作,开始搜集、扫描、整理,目前已数字化保存八万多件,其中两万三千余件收入《福建民间契约文书》,该丛书入选“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并荣获一等奖,这是继《庄寨密码:永泰文书与山区开发史研究》,厦门大学在永泰田野调查后的又一学术巨献。
与永泰庄寨申遗同步进行的,还有永泰文书也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二、活动地点为何选在昇平庄?
宋怡明教授向鄢氏赠阅中文版《被统治的艺术》
昇平庄所属永泰鄢氏家族,是典型的军屯家族,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随军来到永泰。2025年,恰逢鄢氏入闽620周年盛典,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教授宋怡明、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在昇平庄历史文书工作室成立5周年,永泰县村保办根据大洋镇乡贤公益突出、军屯文化典型、后人积极团结等特点,最终决定将活动地点放在修葺一新的红色国保昇平庄,旨在打通永泰庄寨与永泰文书的“任督二脉”,让广大与会嘉宾、鄢氏后裔等在鲜活的历史场景里更进一步读懂和理解永泰乡土的“军屯文化”。用现代语言讲好庄寨故事,为当下乡村发展寻找可行性参考方案。
三、研讨会活动背景:
哈佛大学教授宋怡明,是最早以永泰鄢氏“军屯文化”为切入点研究明朝军户制度的外籍学者。20多年前,宋怡明教授曾特意托人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拍摄过一份1878年(光绪四年)的《麟阳鄢氏族谱》,该谱内容之丰富、细节之动人,令他印象深刻。
宋怡明、郑振满教授在鄢氏宗祠现场再次与参加庆典的鄢氏族人亲切交谈
2016年,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教授告诉宋怡明,他们正在永泰做历史文书的田野调查,作为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讲座教授的宋怡明当即要求加入,开启长达8年的永泰文书研究。
2017年,在永泰县村保办带领下,宋怡明教授第一次到访位于永泰县大洋镇麟阳村的鄢氏宗祠,在宗祠现场,他见识到了《麟阳鄢氏族谱》记录的真实场景,并与鄢氏族人亲切交谈。同年,宋怡明教授撰写的摘录有鄢家军屯历史章节的英文版《被统治的艺术》在大洋彼岸出版发行。
2018年,宋怡明开始带领哈佛大学学生阅读永泰文献。那一年郑振满教授正好在哈佛大学短暂停留,宋怡明便邀请他带学生阅读永泰嵩口镇漈头村的一份分家文书。后来宋怡明在哈佛开了一门选修课,叫做“中国民间文献阅读培训课”,把更多的永泰文书以及研究论述放到了课程里。
2019年宋怡明、郑振满教授在昇平庄成立了历史文书工作室,带领哈燕学社的第一期训练营学员奔赴永泰多个乡镇开展田野调查,普查永泰文书,进行数据化整理,现场解读相关文献。宋怡明教授还在现场向鄢氏族人赠阅了他的学术作品英文版《被统治的艺术》。
2020年~2022年,暑期训练营暂停,改为线上的研读与讨论。
2021年12月,宋怡明教授所著,钟逸明汉译的中文版《被统治的艺术》正式出版发行。
2023年8月,宋怡明、郑振满二位教授再次重启哈燕学社暑期训练营,在村里开展田野调查,在村里开展学术成果汇报,老师们在村里现场点评,力图将永泰乡村建设成为培养众多青年学子的“学术训练场”。
2024年,应永泰县邀请,宋怡明、郑振满二位教授多次带领学生在永泰乡间持续开展田野调查,现场普查扫描解读历史文书,并在国内外众多学术论坛分享永泰文书研究成果,让永泰文书成为学界研究的“新宠”。
手捧《庄寨十年·文献选编》的张明珍(左一)与蔡宣皓、张建设、董思思等合影留念
为了迎接本次研讨会,向世人集中展示永泰庄寨及永泰文书系列学术成果,永泰县村保办团队与永泰籍青年学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讲师张明珍,经过一个月时间网络搜寻、翻阅文献、联系作者,将有关学术研究著作汇编成册——《庄寨十年·文献选编》。
活动当天,张明珍老师也应邀来到活动现场,并担任研讨会沙龙环节的主持人,他还把他102岁的爷爷请到现场,见证他的工作成绩。
截至2025年1月,永泰县村保办共收集到14本书籍杂志、38篇硕博及本科论文、60期刊物,300多页的丰富内容,汇聚了众多友人和师长对永泰的深厚情感,也逐渐深化并丰富了“村保办+理事会”永泰庄寨遗产保护创生模式的时代内涵和价值维度。
四、研讨会活动亮点及意义
1、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
本次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老师,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周煜翔结合他多年来跟随郑振满教授在永泰田野调查的学术经历,分享《屯军家族与军屯社区的构建》,他分别从“永泰的军屯制度”、“屯军家族的形成与发展”、“屯军家族多元的生计”以及鄢氏家族与军屯制度研究等四个方面来展开论题,结合1878年(光绪四年版)《麟阳鄢氏族谱》和其他乡镇已发现的永泰契约文书作为佐证案例,鲜活的学术梳理成果和严谨的事实逻辑,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鄢家历史以及对当下乡村振兴新一轮社区营造的反思。
宋怡明教授在研讨会上以鄢家军屯文化为例,分享了《多重节奏构成的历史:永泰民间文献与区域史》。重点从长期、中期、短期角度,阐述多重节奏下,阐述永泰民间契约文书呈现出的乡村市场经济结构、民间纠纷化解以及产权交易的灵活形态等永泰山区文明在当时世界的先进性。
他在著作《被统治的艺术》第三部分“在军屯”第五章以鄢家“遭构陷家门逢厄运,诅书吏屯卒雪冤情”作为开篇案例,以详实多维的史料案例揭示鄢家这一军屯家族在“被统治”形制下的应对策略和生存法则,特别是“孝”在历代鄢家后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书中提及鄢氏始祖金华公之后的鄢家第三代中鄢璇因“孝道”成为鄢家当年遭“诛九族”后唯一逃出生天的人,挽救了整个家族。到了清朝,鄢家儿郎昇平庄建造者鄢光椿更是为了在家尽孝而坚辞赴任,获颁清廷“恩荣予养”牌匾。在鄢家人的人生信念里,恪守孝道,不仅是抽象的儒家传统,更是安身立命之本。
宋怡明教授表示,多年来在永泰田野调查的经历以及对永泰文献的解读,让他深深觉得与永泰相见恨晚,如若早发现早介入,那么他2017年完稿的学术著作《被统治的艺术》内容或许会更丰富。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宋教授指出,“多重节奏构成的历史:永泰民间文献与区域史”是他下一步学术研究工作的重点。
在传统农村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永泰乡村人口的就业取向,打破了原有大家族聚居的生活方式,而旧有的信俗传统也因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而日渐式微。在此背景下,以宋怡明、郑振满、杜晓帆三位教授为代表的高校师生群体用他们自己的努力,与永泰县村保办亲密合作,将“学术”种在田野里,践行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的学术探索,重新将社会关注的焦点拉回乡村、拉回田野,以扎实的学术实践回应了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
因此,本次研讨会的又一亮点就是,永泰县昇平庄向宋怡明、郑振满、杜晓帆三位教授颁发“荣誉庄民”钥匙,寓意永泰庄寨大门永远随时为三位教授打开。
2、从文化再造到城乡互动
“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这是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非遗活态保护关键在于融入青年群体,传承非遗技艺生命力”
研讨会上,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孙静博士介绍了研究院团队2023年受福州市文物局在永泰县开展的两次实地调研活动,他们通过走访永泰8个乡镇、17个村庄的66座庄寨,通过梳理永泰古代文献、实地走访村落、乡镇、探访庄寨遗存状况。
北京大学原文博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现任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孙华教授《剖析永泰庄寨申遗的价值和途径》,他分别通过比较永泰庄寨与土楼、围屋的不同文化特征、与土堡、土楼的不同特长,剖析了永泰庄寨的遗产价值,同时,还指出永泰庄寨是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的实物见证,与福州城市和三坊七巷相得益彰。他从世遗专家角度为永泰庄寨申遗提供专业性指导,提出要重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之间的关联和价值挖掘,为永泰县申遗制定下一步工作策略指明了路径。
复旦大学侯实副教授分享了《山海之间:三坊七巷与永泰庄寨的整体价值》,在国家倡导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将闽江入海口的福州城三坊七巷与闽江支流大樟溪的永泰庄寨视作“城乡互动”的整体来研究其内在关联性与价值,阐述“同宗同源的人口迁徙”“山海共荣的商贸往来”“同源异构的居住模式”“同风共俗的文化传统”四个方面的关联特征,并按照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标准,提炼其在“文明见证”“建筑典范”“人地关系”方面的整体价值。
福州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史博士蔡宣皓分享的《永泰文书中所见的建筑观念与聚落发展》,也是结合其多年来跟着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团队在永泰乡间田野调查的科学成果而成,他以爱荆庄和仁和庄直观的鬮书案例,重点分析了“永泰庄寨与分家鬮书”的关系,阐明了庄寨家族在完成一定规模的经济积累之后利用鬮书进行利益分配对稳固家族产业的重要性。另外,他还通过古今、中外的“山面入室现象”进行比较,指出永泰庄寨为代表的闽中木构大厝是东亚沿海地区营造思维传播的重要枢纽。
福州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蔡宣皓为张培奋副主席颁发福建地域建筑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书
无论是永泰庄寨还是永泰文书,其生命力都在于保护利用。早在5年前,杜晓帆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团队,就帮助永泰县按照不同庄寨区位进行了功能分类,出版学术专著《永泰庄寨保护修缮导则》、《从价值认知到保护实践:永泰庄寨》,让永泰各界对庄寨遗产保护有了更科学合理的认知,尤其是其团队提出让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与永泰在地村民的未来生计结合,在促进永泰乡村经济发展中,延续永泰庄寨遗产的生命力的理念更是影响深远。而复旦大学团队基于此理念成功策划落地盖洋乡土遗产展示馆,首创永泰乡村文博文创的1.0版本,相信未来还将产生2.0乃至3.0版本。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福州大学、四川社会科学院、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的师生前来参加。
永泰的传统产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旅游品质与文创内涵的提升,靠的还是地域文化的精准提炼与深度解读。在过去的几年中,永泰庄寨成为福州乡村游的新名片,以永泰地域文化衍生的各种农创、文创产品也备受县域旅游消费群体的青睐,而文化创新的生力军正是广大青年群体,是推动永泰乡村未来发展的“创客”。怎样为这些“创客”提供必要的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承接城市过剩人才助力乡村发展,这是我们当下要着重思考的。
永泰县村保办因保护永泰庄寨而生,到2025年即将迎来10周年庆典。我们将以什么样的行动来总结过去10年的努力以及筹划未来工作重点——在永泰庄寨和永泰文书品牌同步塑造中,实现从文化再造到城乡互动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也必将成为永泰庄寨申遗的加分项,推动永泰庄寨进一步加快申遗步伐。
3、从遗产重塑到乡村振兴内驱力
《孟子》:常人有恒产,方有恒心。
永泰文史研究员李剑分享《从永泰民间文书看我国古代产权》,他以昇平庄的土名“洋尾寨”为引子,指出交易文书在永泰乡间的特殊地位,以珠峰谢氏的“吏职交易”契约文献为例,从三个维度分析,提出“中国古代的产权交易不是所有权交易,而是业权交易”,“业不是物,物也不是业”“业是经济学意义的资产”等观点,并得出最终结论“永泰文书的意义在于发现一个真实的传统”。
从民间文书视角看待古代产权在群众中的心理地位,为当下乡村振兴,农村闲置资源重新排列组合,释放发展潜力提供历史借鉴意义。
日前,因周边土地产权问题而迟迟未能投入使用的大洋文化宫就是最鲜明的例证。乡村振兴,群众工作是最直接也是最需要解决的基础工作。如何在公共利益与私有产权中取得平衡,当下找不到答案,或许可以在历史文献中找到注解。大洋的乡贤公益一直是永泰乡土文化的亮丽名片,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洋文化宫这件关系永泰西山群众的公共大项目能有转机之日。
在沙龙环节,台湾鄢氏宗亲代表鄢武诚指出,昇平庄作为国保级庄寨,以后甚至还将成为世遗,要注重保护基础上的活化利用,尤其是可以结合当下城乡流动后的康养产业,提取市场价值,让庄民在共享保护发展成果中,不断创新保护举措,让昇平庄获得可持续的生命力。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明清以来,永泰县是建筑之乡,而大洋镇更是建筑之乡中的建筑大镇。在4日上午鄢氏宗祠举行的入闽迁樟620周年庆典上,鄢家共有16位博士获得荣誉牌匾,并举行了隆重的授匾仪式,同时他们还通过举办宗族文化展览、建设人才信息库以及育才园等,进一步展示了鄢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宗祠庆典活动现场热闹的捐款记录以及宗祠墙外闪亮的捐资花名册,也显示了鄢家优秀宗族文化传承在润化人心、公益资源集聚方面的优势。
永泰县政协副主席、村保办主任张培奋:“我们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厦门大学郑振满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永泰文书工作不应在此划上句号。永泰文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术研究领域,更在于对当下乡村社会发展治理形成历史性借鉴。比如永泰文书不仅仅是产权交易,它还是民间良性沟通、矛盾纠纷化解的见证,厦门大学在《庄寨密码》之后还将会有更多永泰庄寨与永泰文书关系的学术探索。庄寨也好,文书也好,都是永泰县特有的一种珍贵的文明形态。
永泰文书所展现的山地文明形态,完全可以推翻法国年鉴学派史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山地是没有历史的”的著名论断。比如大洋鄢氏家族,他们虽是军屯移民,从鄢识及其夫人杜淑真开始的鄢家第一代开基始祖,为永泰带来很高级的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鄢氏后裔,促进了永泰的经济社会发展。
从民间文献中可以发现,永泰庄寨、名山寺、方壶岩等都是民间互作协作的产物,我们可以从永泰庄寨和永泰文书去重新审视文化遗产价值。
五、结语
永泰县(新、老)村保办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格物者,究事事物物之理;致知者,晓事事物物之道。”将学术种在田野里,让更多学术成果惠及基层发展,重塑永泰庄寨遗产的当代价值,并将庄寨遗产的活化保护与在地群众利益紧密联结,尊重其内心关切,充分激发起内驱力,永泰庄寨保护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永泰申遗的步伐也会越走越稳!
图片来源:陈成才、鄢朝辉、黄淑贞、陈尔航、游雯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