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武夷山市作家协会召开黄兴国、吴佳慧中篇小说《相思树下的女孩们》《丹霞嶂》讨论会。张晓平、杨颜桐、朱建弟、叶羚珊、范传忠等武夷山市部分省作协会员、武夷学院教师参加讨论。讨论会由省文艺评论协会理事、武夷学院副教授魏维主持。
魏维:黄兴国发表在《陆军文艺》的中篇小说《硝烟深处》原题为《相思树下的女孩们》,无论从题目、故事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情节来看这都是一篇军旅爱情主题小说。但我们读到最后会发现,无论是互生情愫的丽娴,暗恋自己的高中生丽美还是漂亮的在编公办老师泓妍,都是何书芳军旅英雄成长道路上的过客或者说是试炼者。爱情退到幕后成为了背景,故事的核心转向他为了自己的进步(提干)和信仰(报效祖国)与内心的情欲抵抗,最终在边境任务中向一切告别。结尾的设计一波三折,是整篇小说最精彩的部分。作者让一向严守军纪的何书芳陷入被误会举报的困境,又给予了其归队的转机,但正是这个转机,让何书芳最终走向了既定的命运,此举既呼应了开篇20岁牺牲的“李书芳”的烈士,又让人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宿命之感。打动人心。
整个小说将何苏芳塑造成了一个纯情的、纯粹的、带有知识分子趣味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理想主义的士兵形象。这一形象带有青春的成长气息,这种气息是颇符合人物的,毕竟人物的生命定格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但让我意外的是创作者黄兴国老师还能葆有这样的青春气息,在书写中流露出的真诚的青春情感,让人觉得非常难得。也许作家在创作时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将所有的感觉投射到这个到闽南地区去保家卫国的小士兵身上,读者自然也就能对此共情。
作者的现实主义手法则放到了次要人物身上,主要是何书芳的几个战友,因为男女关系问题被开除军籍的江正剑,凭借自己的周全服务而提干的李良根,在几个人物的命运塑造过程中也揭示了军旅生活对正常情感的压抑,军旅生活中的官僚主义等问题,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人性人情展开的。
当然,小说创作最终应该指向人。回到主人公何书芳,我们又会发现这样一个理想主义的主人公的生命能量不足,在故事里他始终是被推着走的那一个。面对爱情,他退却,面对前程,他尽其所能的努力却被轻轻击垮。人物的厚度、复杂度未能展现出来,只能停留在青春成长人物的行列中,未能更近一步。我期待在未来的小说创作中,黄兴国老师能塑造出更有生命力的人物来。
杨颜桐: 中篇小说《相思树下的女孩们》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军旅生活的主题。这部中篇小说是作者年轻时军旅生活的真实再现,读着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的军旅文学,作家笔下的指战员都是高大上的形象,即使是成长中的兵也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更不要说错误了。小说《相思》却没有正面描写部队的训练,执勤,支农等等规范化的日常工作,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写血书表决心的场景,只是把日常勤务作为故事发生丶发展的媒介,作为表现小说主题的载体,而把主要笔墨集中在青年战士和驻地附近女孩子的交往上,甚至是谈恋爱的过程中。这样的叙事自然使小说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如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小说正面描写几个解放军战士与驻地女青年的感情纠葛,曲折缠绵的过程,都是其他军旅文学所鲜见的。还有,向战友借钱不还,青春期梦泄,等等情节,更是大胆的另类笔墨。这些描写都显示出作者掌握写作素材之多,写作路子之野,也是小说成功的基础。这样表现一群刚穿上军装的农民丶学生带着农村、校园的原貌,走进解放军这个大熔炉时的格格不入,记述了他们百炼成钢脱胎换骨的转变过程、成长历程。作者笔下的何书芳和人民军队千千万万战士一样,正是经过这样的锤炼才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因此,这个何书芳是真实可信的,这个艺术形象是鲜明立体的,是真实感人的。同时,刻划人物笔触细腻,故事情节由浅入深发展,层层推进,人物形象鲜明,表现形式独特,引人入胜。小说善于用一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动作刻划人物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在部队帮助人民公社水渠清汙劳动时,何书芳与当地女青年丽娴刚刚认识时,二人简单的几句问答,年轻战士腼腆又心向往之的心思跃然纸上,活脱脱写出一个新兵蛋子的纯朴稚嫩,青春少女的落落大方,男女之间隐隐约约的情感隐藏在简单的对话和看似不经意的交往中。这样的描写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新战士在部队里一步步成长成熟的过程。这些细节也使故事推进如行云流水,产生的效果是,有时山重水复,有时柳暗花明。再者,小说语言流畅,情节生动,甚至带点灰谐,可读性强,使读者产生手不释卷的效果。《相思》题材独辟蹊径,引人入胜,适合读者阅读趣味,许多章节段落读着能让读者会心一笑,读完还舍不得放下。这一切都得益于作者的叙述方式,语言清新独特。小说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成,各类人物各种场景跳跃自然,来去自如。这些表现形式都为刻划人物性格、命运服务,且都获得成功。
吴佳慧: 接着现实生活经验整合加工的话题,我谈一点对《相思树下的女孩们》的看法。这篇小说应该也是基于作者的个人生活经验写成的。故事平稳完整,语言平实,娓娓道来,故事人物干净淳朴,富有烂漫主义色彩,读这个故事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军旅生活的气息和味道。可以看出军旅生活是作者的宝贵经历,并成为了心中的珍贵记忆。小说主人公何书芳是英雄主义的化身,小说中关于“跑马”等军营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又让人感受到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动且让人印象深刻。何书芳军营生活的起伏,以及李良根、蔡班长等人不同的命运走向,都紧贴那个时代,还原了时代人物形象。小说的结尾以何书芳牺牲突袭,来完成英雄人物的升华,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想主义和英雄情结。这也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印记,是值得被铭记的。
非常巧合的是,如果以深入人物关系为尺度丈量的话,这篇小说也有人物关系不够深入的问题。何书芳和丽娴、丽美、泓妍三个女孩的故事都是浅尝辄止,作为写作者,我似乎能理解这样设置的目的,应该是想表达主人公生命终结前爱情未完成的遗憾。但又因为从写作者变成读者,我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没有深入写人物关系造成的问题:小说打动人的地方不够,人物使人共情不足。作为作者,我们都因为自己先共情了笔下的人物,却忽略了怎么让读者更能共情。小说除了对作者本身的意义外,还有一层至关重要的——对读者的意义。让读者强烈共情,使故事深刻动人,可能才是小说更加立得住的标准。当然,说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说我自己的问题,黄老师的作品显然更加成熟完整。作为写小说的新人,目前更多的还是依托经验写作,将现实经验捏合成完整成熟打动人的小说作品,这是我接下来要努力达成的地方。
朱建弟:中篇小说《相思树下的女孩们》是一部故事生动、结构严谨、表现手法成熟老道的作品。首先,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波三折。如江正剑的退役、廖班长军官梦的破灭、李良根的突然退伍,都是一波三折;而何书芳从被举报,到退伍、回原籍途中意外被召回,到上前线牺牲,更是跌宕起伏。其次,小说成功塑造了何书芳、江正剑、廖班长、李良根、伊翔等一群鲜活可爱的军人和丽娴、丽美、新美、陈泓妍等美丽而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开头几段寥寥数语,江班长耿直、兄长似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而同样是情窦初开的女孩,丽娴的爱大胆直接,泓妍含蓄,丽美单纯率真。总之,作品中的每个人都是其所“是”。再次,结构紧凑精巧,一环扣一环。文中处处埋伏笔,层层铺垫。如江正剑的退役,为之后廖班长等人的退伍巧妙埋下伏笔。从江正剑到廖班长、李良根再到何书芳的退伍,事态一个比一个严重,故事正是在这层层递进中被推向高潮。此外,作者善于把控细节和场面描写。如:“女人见到江班长……用手拢拢头发,扯了一下衣服……”其中仅“拢拢头发、扯衣服”两个细节,即把一个年轻漂亮、喜见心上人的村妇形象烘托而出。场面描写如何书芳与丽娴相会、进村大扫除等,无不信手拈来。
黄兴国: 阅读了吴佳慧的中篇小说《丹霞嶂》,最大的感受是时代把脉很准确,将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的体制内基层公务员这一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刻画的很细致入微。小说中塑造了四个具有特定性格的人物,主角“李婕”,一个高学历的大龄女公务员;次角“邱启明”,一个体育老师出生的,一次偶然机会被领导相中而得势的离异官场老油条,曾经是李婕的体育老师;再次人物“叶欣”,是李婕的直接领导,邱启明的情人,一个被市领导相中,从基层乡镇调入市里之后,瞧不起自己没出息老公的女官员;最后一个人物就是“老李”,是李婕的父亲,一个有独立思想,操心女儿关爱女儿的父亲。
小说中几个人物相互间的瓜葛大体是:出生贫民的体育老师邱启明因为球打得好,获得妻子的欣赏与芳心,结婚后,生有一女,但妻子与其地位不对等,逐渐被妻子嫌弃而离婚。因为市主要领导喜欢打球,邱启明的球技获得领导赏识,转岗到市委办,与同样被市领导赏识调到市委办的“叶欣”成为“面对面”的,并逐步发展成情人关系。研究生毕业的李婕考入体制内后, 叶欣在领导的单位内工作,属于普通的大龄女公务员,多次相亲失败后,经亲友撮合,与邱启明这人离异的老男人也相过一次亲,从而也有不清不楚的感情纠葛。故事的起因是因为市里要求每个单位、每个公务人员都要完成一例的“新冠疫苗接种任务”,李婕为完成任务,到处寻找未打“第一针疫苗”的人选。邱启明“未打第一针疫苗”,属于李婕、叶欣都要争取完成任务的对象,邱启明在明知李婕在各种“群”和朋友圈求援,寻找能帮助她完成任务的“未打第一针疫苗”人选的情况下,把这个完成任务的“指标”给了情人叶欣。李婕在最后实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好动员抵制“疫苗”的父亲帮忙,“老李”虽然从内心非常排斥打疫苗,但为了女儿完成任务,还是主动去医院打疫苗。大概的故事梗概大抵如此。
小说很细致的刻画出了疫情时期,体制内公务人员工作的繁琐与无奈,比如必须动员一个未打疫苗的人去打疫苗;其次是写出了当下体制内一些有点权柄的公务人员对婚姻、感情的随意、男女情感间参杂着许多的功利(比如邱启明把完成任务的机会给了自己的情人叶欣,而不给同样与他有感情纠葛的李婕);第三被领导赏识重用的女领导大多家庭很难和谐,表面是风光无限,背后也有难言的苦楚,比如叶欣在儿子生日也不能陪,躲在卫生间流泪;第四是体现当今高学历的大龄女公务人员择偶婚姻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李婕三十多岁,找不到不合适的对象,只能与曾经当过自己老师的还有一个孩子的邱启明不清不楚。第五是小说再次证明不管在任何时代,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怀是最真挚的,为帮女儿完成任务,老李甘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打疫苗。从老李对女儿的爱也折射出邱启明对李婕感情的虚伪。
小说尽管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叙述邱启明与李婕的关系,但从小说中可以感受到邱启明在拥有叶欣这位女领导的同时,对李婕也是有欲望的。而李婕对邱启明是矛盾的,她一方面不排斥邱启明对她的好感(这从她愿意与邱启明去散步与郊游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李婕从内心又不是非常心甘情愿的,邱启明逼近是离异还有孩子的老江湖,而且还感情不专一,所以李婕与邱启明属于不清不楚、不甘不远、又不离不弃的这么一种状态。
正是因为李婕的这种情感状态,作者设计了“丹霞嶂”这个特定的“道具”、特定的情境,来体现李婕对邱启明的这种感情状态。“丹霞嶂”这个情境寓意李婕既渴望到达、又害怕前往,因为攀登的过程非常危险,搞不好就粉身碎骨,这就好比李婕心中邱启明对她的感情,或许是美丽的世外桃源、是避世的天堂,亦或许是让会她粉身碎骨的深渊。
从小说中,我们知道“丹霞嶂”是古代地主豪绅躲避战乱、在崇山峻岭中修建的简易住所,是“逃避”“避世”的场所,小说的最后,具有“恐高症”的李婕冒险跟随邱启明冒险登上了“丹霞嶂”,临近崖边上,李婕害怕的闭上眼睛,不敢挪动脚步。这个时候,邱启明伸出了手,说“李捷,别怕!把手给我,到我这里来!”李婕缓缓睁眼,只敢看邱启明,她看到自己印在他眼底。“到我这里来!”邱启明又坚定地对李捷说。在极度晕眩和飘忽中,她伸出手去……我想,这就是李捷最后的命运。
要说不足的话,就是人物的心理刻画还不够深刻,开头不够夺眼球,如果不是朋友的作品,看到这个开头,我肯定没有耐心在读下去。
叶羚姗: 《丹霞嶂》是一篇描写职场男女情感纠葛的故事,通过李婕的视角讲述一名普通公务员在复杂的日常工作中,如何在个人生活、职场人际和公共责任之间寻找平衡。文章揭示了高知女性在职场与婚恋间的矛盾与挣扎。
李婕、邱启明和叶欣三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主要线索。李婕作为高学历但不擅人际的职场新手,与性格爽朗、成熟大方的邱启明之间的暧昧关系,既让她悸动,又带来犹疑。而叶欣作为老练的职场女性,既是李婕的上司,又在情感上构成某种竞争。三人的互动凸显了职场复杂性与人际情感的微妙纠葛,尤其是在贯穿全文的“催种疫苗”任务中,更揭示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状态。
文章语言细腻,通过生活化场景与对话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出真实鲜活的形象。丹霞嶂这一场景充满象征意义,既象征李婕无法轻易触及的理想生活,也暗喻她对婚姻与情感归属的试炼。而桂花香与路径迷失的描写,隐喻人物在追求中可能经历的迷茫与犹疑。
文章结构紧凑,场景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但不乏深意。丹霞嶂的登山经历、泡茶场景及细腻的心理描写为全文增色。然而,若能进一步挖掘人物之间的情感张力,尤其是叶欣与邱启明的隐秘过往,将使故事更具层次感。总体来看,这是一篇展现平凡生活中暗流涌动的故事,值得进一步打磨,捕捉那束穿过迷雾的光亮。
再谈谈小说《相思树下的女孩们》,这篇小说以闽南沿海军营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何书芳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青春情感与军营纪律间的冲突。通过新兵训练、军营人际关系与情感萌动的描写,塑造了何书芳从懵懂到成熟的蜕变过程。
何书芳经历了艰苦的军事训练,从新兵锻炼到逐渐适应军营生活。军队文化对其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塑造,使他形成了纪律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军营中单一性别环境催化了青春期的情感投射,他与丽娴的短暂交集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也反映了情感压抑与纪律之间的冲突。
江班长既是何书芳的引路人,也是警示性角色,他因违纪被开除军籍的经历凸显了权力与规则的矛盾。李良根则从炊事员到“特殊人物”的转变,展现了幽默外向但道德含混的个性。相比之下,何书芳在成长中始终坚守初心,通过理性自控与纪律坚持,完成了由青涩到成熟的转变,最终以英雄落幕。
小说融合了丰富的闽南地方文化,如王审知的历史故事、宋江阵民俗、炸枣等美食,以及军民劳动场景,展现了军民关系的融洽与地域文化的传承。这些细节为故事注入了社会温情和文化深度。
贯穿全文的相思树承载了乡愁、牺牲与青春爱情的隐喻,它既是地理环境的描写,也是情感记忆的象征,暗示了何书芳生命的短暂与价值。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融入闽南方言与军营俚语,增强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情节中戏剧化的冲突,如江班长事件和情感矛盾,增加了叙事张力。
小说聚焦青春与责任的冲突,探索了个人理想与军队纪律的取舍。回忆中那一段青葱岁月,虽然伴随伤痛与别离,却始终闪耀着信念与坚持的光芒。
范传忠:感到黄兴国作品里都布满了自己的影子,很有生活气息!语言表达,如《相思树下的女孩门》里那句“这些新兵真是饿死鬼投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还有就是故事情节设置上,军旅情怀作品,读来引人入胜,时代的印记鲜明。另外,阅读后的小看法:如《战友》那句“青岩掏出手机给他的分管领导左鸿飚打电话。当年的左大队长……”,左大队长的名字该在前面文字就出现,不要突然写到!再说自闭症是学术用语,宜做个铺垫解释,让大众读者好了解!《武夷梦未央》那句“一下就激起了许多观众的兴趣,驻足观看的人议论纷纷”,既然是议论纷纷,就不是写两句,应多写几句!还有就是那句“桐木溪从桐木关……”后面写到聊城,这些都是具体真实的地名,建议标注武夷山或崇安,标注山东聊城。《茶乡袅袅》那句“肖财子就抗起锄头上山,这歌简直就是为他们竹窠写的”,建议前面就写到山,点出竹窠!
吴佳慧的《丹霞嶂》很能体现疫情期间的大环境,对话的语气和环境描写很优美。建议开头的时间叙述上,也宜标注一下是夏时制;还有就是丹霞嶂很有喻意,小说中可以铺成出新的,让读者更好地去深入思考!
杨颜桐: 中篇小说《丹霞嶂》形象小家碧玉,委婉温馨,叙事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尤如一段清新的乐章。小说一开始描写主人公李婕办公室坐班,电脑上操作,“拖到”…“微信页面,点击发送”,“微信群…请求审核…打包压缩,发到…”,“群回复…会计回复…主任回复”,都是现在坐班人的日常工作,读来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亲切感。小说另一个主要故事是抗疫,在新冠疫情的非常时期,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故事不胜枚举,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在作品中则有极生动也极生活的描述,下达任务,找人打疫苗,没有疾风骤雨,没有惊涛骇浪,平常却不平凡,琐碎又不零碎。结尾的登丹霞赏景,既是故事的自然高潮,也是情感的意境升华。小说人物形象刻画细腻,写景状物鲜明生动,使人有如临其境的现场感。如描绘李婕既渴望爱情的到来,又表现了一定的衿持,总想着接近心爱的人,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字里行间流露的那份复杂情感,曲折缠绵又若隐若现,为小说增添了许多魅力。还有就是小说的场景描写,闺蜜家茶厂的规模,茶室的摆设,摹景状物,不厌其详,都给人温馨的感觉,也很生活化。人物之间情感纠葛和抗疫的宏大叙事巧妙结合,互相推进,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小说语言洗练,文采斐然,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的印象深刻。那些线上线下的工作,茶室里品茗,有情人在一起的欢声笑语,都极富感染力。我是把小说当散文来读的。捧着这样的作品,我更喜欢在夜里坐在桌前,在台灯灯罩小小的光圈下,静静地阅读,慢条斯理地展开故事情节,倾听书中主人公的心灵诉说,享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说一点小说的不足之处。小说受题材局限,尽管作者已经倾尽心力,还是存在可读性弱的问题。作家不能不顾读书人欣赏趣味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严峻现实,一味按自己的意愿写作。我相信作者今后会看准并选取社会热门题材,写出的新作品能产生既叫好又叫座的社会效果。
魏维:吴佳慧的小说《丹霞嶂》将时空放置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描摹了人生百态图,让每个读过小说的人都有一种熟悉感。疫情之下孤独的老人们,忙碌于防控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们的生活情态一一展现在眼前。小说通过多次转换叙事视角,将李婕、邱启明、叶欣等人的故事逐一展开,彰显了小说作者对叙事的控制力。
故事的主人公李婕刚刚迈入30岁大关,她工作积极,却屡屡受挫,她习惯通过微信聊天、朋友圈转发来解决面临的种种问题的行为透露出当代人的犹疑、焦虑、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故事的核心事件是完成疫苗接种工作,但这并不是李婕生活的全部。在琐碎繁杂的办公室工作之外,她有一个寻求内心宁静、家庭温暖的心理需求。小说开篇与嘈杂的办公室环境、热闹的微信朋友圈环境、并行存在,反复出现的还有流香园茶室、岩骨花香漫步道、丹霞嶂等理想空间。两个空间呈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女性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足与内在安宁空间的期待。
邱启明是李婕的情感拯救者,给孤独的她带来了些许温暖,产生充盈服帖的情感体验。
他与李婕是曾经的师生关系,如今的上下级,而在两种关系之上的是并不说透的男女暧昧关系。与李婕不同,邱启明享受着的是两个女人给他带来的情感补偿。李婕的直属女领导叶欣与邱启明关系暧昧,与李婕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关系,在小说中,叶欣在现实空间赢得了邱启明第一针疫苗名额的支持,但小说的结尾李婕却在丹霞嶂中走进邱启明,似乎关系又更进一步,但实际上,三个人是相同的。他们都呈现出无法走入一种稳定关系的孤独感。我们发现无论哪一种情感关系都是没有结局的。
作为女性,我更关注的是李婕。小说的结尾定格在李婕在丹霞嶂中走向邱启明的画面。这难关重重的丹霞嶂,李婕在其中前有引领,后有护佑,在走向不可知的邱启明时,如何完成个人的成长?这是需要警惕和追问的。丹霞嶂是否是一个感情圈套?小说当然呈现了一种怀疑。邱启明对婚姻的怀疑,叶欣对亲子关系未来人生的怀疑,这些怀疑的底色是个体的孤独感。这是小说最可宝贵的地方。但作为核心主人公的李婕。一个知识分子女性何去何从,在个体成长的困境面前,情感能否成为归属?她所呈现出的对于理想生活的期待是否能助力她完成觉醒和成长,这点也是值得怀疑的。从小说开篇到小说的结尾。孤独的李婕始终在这感情迷雾中打转。这是生活中的常态,但作为小说还需要再往前一步,人与人需要正面交锋,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完成个体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篇未完成的写作。未来期待看到我们的作者书写出人更加坚硬的质地,呈现出一种女性的觉醒与成长。
张晓平:借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双梦记》“三元素”,谈谈黄兴国中篇小说《相思树下的女孩们》和吴佳慧中篇小说《丹霞嶂》读后感: 1、自家的后园子。《双梦记》中开罗男子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来到世界另一个城市后明白,他寻找的地方竟然就是自己家的后花园。黄兴国、吴佳慧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找到“自家后园子”:熟悉领域的熟悉生活。所以才有一个个逼真的细节信手拈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宝藏。写作者的作品里有否宝藏,能否让阅读者去感受和挖掘?应该是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相思树下的女孩们》从士兵入伍写起,写火热的军营生活,过去年代男女情愫,纯真恋人之间的激励、规避、禁忌,注定无望的爱情,一直写到士兵将退伍。许多的出彩,不乏闪闪发光之处。小说宝藏在最末一章,与开篇祭奠89位“炮击金门”烈士坟茔相呼应,结尾年轻士兵生命牺牲之际,对少女和相思树发出呼喊,令人震撼。小说《丹霞嶂》的“丹霞嶂”意象,隐喻什么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其实疫情期间人们日常生活的困顿,是作者更应去挖掘的宝藏。3、梦。开罗男子受“双梦”引领,第一个梦让他穿越世界,第二个梦让他找到财富。波斯巡逻队长嘲笑梦想、嘲笑信梦者,视而不见他三次做的同一个梦,错失三次神示。近年来国内最红的作家余华、李洱等人多次在文章或视频中讲到博尔赫斯《双城记》,李洱还从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划分出契诃夫式和卡夫卡式两类小说谱系。如果说我们讨论两位作者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要在创作中造梦,让梦想更多照进现实。
(彭彩珍、祝楸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