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民族的兴旺发达。但近年来,毒品滥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青少年滥用麻精药品和非列管成瘾性物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新型毒品吸食群体低龄化、新型毒品蔓延速度加快等问题,宁德市瞄准青少年群体,将禁毒工作“搬”进校园,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禁毒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学生自学、家庭辅学、学校领学”三方联动,切实以“小分值”拉动毒品预防“大宣教”。

  融合非遗,将禁毒知识搬进课堂

  9月4日,在屏南县福文化馆内,屏南一中高中部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拓片、剪纸禁毒主题创作,希望借助“非遗+禁毒”的形式进一步宣传禁毒知识。

  “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群体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屏南县福文化馆联手屏南一中高中部进行禁毒宣传拓片佳作展,并编撰屏南一中‘非遗’进校园拓片校本教材、屏南一中非遗文化进校园剪纸校本课程教学教材,将禁毒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馆长、福建省首届“最美禁毒人”张书岩介绍说。

  据了解,张书岩联合有关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社区等“六进”活动,已连续8年举办“禁毒宣传巡回展”。同时,他还带着禁毒宣传展板和“吸毒后的你”模拟机等设备走遍屏南县29所中小学,在中小学开展非遗剪纸、拓片进校园、进校本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此同时,屏南县也积极开展禁毒主题征文、剪纸征集大赛等文创活动,制作禁毒宣传拓片书签、邮品等文化产品,传达“绿色无毒”的健康理念。

  预防为主,多渠道开展禁毒教育

  “这题我也会。”9月5日,在东侨中学操场上,由共青团宁德市委、宁德市教育局、宁德市禁毒办联合举办的宁德市青少年普法社团系列活动之不能“买”超市吸引了诸多学生积极参与。现场,主办方通过知识有奖问答等互动活动进一步宣传了防毒知识。

  与此同时,东侨中学2024年秋季“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主题开学第一课也在大礼堂拉开序幕。课间,学生们认真聆听老师讲授毒品预防教育知识。一名林姓同学表示,通过禁毒主题课的学习,让他进一步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有效预防毒品的侵蚀。

  当日,学生们还参观了林则徐禁毒宣教室,通过毒品系列知识展示墙、仿真展示区、体验区、电子阅览区、宣誓区等功能区,详细了解了毒品的种类、特性、危害以及抵制毒品的方法,并以直观互动的方式体验了毒品的危害。

  据学校介绍,近年来,东侨中学在市、区禁毒办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突出实效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大力普及了禁毒知识,传播了禁毒理念,宣传了《禁毒法》《福建省禁毒条例》,提高了广大师生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增强了师生参与禁毒斗争的积极性。

  2018年,东侨中学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荣誉称号,此后更是不断加大毒品预防宣传力度,让师生多渠道学习毒品预防教育知识。

  “宁德市致力于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全市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都把禁毒学习放在开学第一课。”宁德市禁毒办表示,宁德不断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禁毒师资培训2501人。此外,还在全省率先将禁毒知识纳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期末测试范畴。

  科技带动,通过污水监测防控毒情

  除了推动禁毒工作走进校园外,宁德市还积极探索高校禁毒新模式。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宁德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开展,充分发挥高校智力支撑作用,宁德市禁毒办从2021年7月开始就与宁德师范学院毒物与药物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开展污水毒品监测工作,于2023年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开展禁毒研究、“无毒示范校园”建设、禁毒工作社会化创新实践、污水毒情监测等工作。

  国家级特聘专家、师院实验室负责人艾克拜尔·热合曼教授表示,师院实验室建筑面积1200㎡,总投资2000多万元,涵盖了理化技术平台、免疫与微生物平台、组织病理平台、细胞培养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动物模型平台六大平台,主要从事毒物分析、毒物毒理及药物依赖研究、毒物标准品制备、病毒和细菌体外诊断试剂盒研发、新药研发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方面研究。

  “师院实验室污水毒品检测周期短、效率高,及时跟进毒品治理方向,抢抓最佳毒品治理时机,为全市禁毒工作评估、毒情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宁德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2023年3月至今,师院实验室共为全市10个县(市、区)开展常规污水检测工作,共检测597个污水样品,溯源侦破一批毒品违法犯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