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奋战30天,终于为患者治疗迎来转机。这个故事发生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里,一起来看看吧。
73岁的黄大爷是厦门人,5年前被诊断为慢阻肺,10月16日,患者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生命危在旦夕,于是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气管插管治疗。
治疗初期,黄大爷肺功能差、肺部感染重、呼吸肌无力,同时因患有老年痴呆症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给脱机带来重重困难。黄大爷的爱人一度陷入绝望,交代儿子和女儿给老伴准备后事,而且她每次看到医护人员都要反复强调:“万一老伴不行了,要留一口气回家‘落叶归根’”。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康复治疗师王玲介绍,RICU(呼吸重症监护)团队对患者不放弃,每天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方案,在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加强气道廓清及呼吸康复等精细化管理下,历经30天的不懈努力,于11月16日终于成功帮助患者拔管,紧接着进入无创序贯治疗阶段。
厦大中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曾惠清主任带队查房
脱机的患者就像“断奶的孩子”有依赖有恐惧,需要医护人员做心理辅导。在厦大中山医护共同努力下,黄大爷迎来了“新生”,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转,还可以简单地与医护人员交流“好的”“可以”。目前,黄大爷每天坚持做自主呼吸训练,并加强呼吸肌的锻炼,老伴知晓了这一切,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作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钟南山院士名医工作室挂靠科室,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些年医疗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据悉,为进一步优化救治流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个月成立了RICU(呼吸重症监护)独立的医疗组,医疗组长由蔡雪莹担任,核心成员包括袁亚婷、胡安可、赖燕婷等。该医疗组除收治院外急症患者,同时还接收院内其他科室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据厦大中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曾惠清教授介绍:“RICU医疗组采用‘重症监护-亚重症-康复’综合管理模式,该模式受到钟院士团队的高度认可。资深呼吸科医生和呼吸康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呼吸治疗团队,共同参与重症监护患者的呼吸支持、亚重症早期康复和肺康复的整个过程,这有效地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通讯员 石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