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从特区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用亮丽成绩续写特区发祥地的时代华章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特区发祥地焕发新的更大魅力

  两岸金融中心

  五缘湾片区成了厦门“城市新客厅”。 

  作为经济特区发祥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湖里区始终牢记使命、砥砺奋进,谱写一个个新篇章,为厦门“两高两化”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今天,湖里区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特区发祥地焕发新的更大魅力。全区上下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承载新使命、把握新机遇,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湖里力量。

  文/记者 汪燕妮 通讯员 陈瑜瑾

  民生保障

  “来了湖里就不想走” 聚焦“急难愁盼”建立长效机制

  历经磨炼,化蛹成蝶。1981年,湖里开始建设经济特区。要发展,先修路,湖里区的交通路网逐渐铺展开来,曾经作为进出岛走廊的高集海堤也成了城市扩张发展的瓶颈。1987年10月,连接湖里和集美的厦门大桥正式动工。经过近四年时间,大桥试通车。之后30年里,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海沧隧道等进出岛桥隧先后建成,为经济特区的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湖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鹭岛门户”。

  湖里区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坚持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公共社会事业“三公”先行,优先推进公建配套、道路绿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成片综合开发,着力打造“两高两化”城市的典范区、标杆区。

  “来了湖里就不想走”,这是不少新老湖里人的共同心声。近五年来,湖里区在民生保障方面动作不断,新改扩建公办校(园)22所、新增学位16235个,中考学业评估连续五年居全市各区第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纷纷落户,平均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85张,居全市第一;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让湖里居民人均享受公共绿地面积达10.9平方米。

  聚焦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群众“急难愁盼”,湖里区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公办校(园)29所、新增学位3万个,加快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打造一批社区型托育托老机构示范点。

  生态建设

  造就厦门“城市新客厅” “拓荒地”变成了“试验田”

  志愿服务是湖里的亮色。目前,湖里区有志愿者队伍329支、志愿者8.3万余人,近五年组织志愿服务50多万人次。

  湖里区先行先试,将“爱心厦门”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并编制《湖里区爱心湖里事业发展及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等建设内容十余项,在全市做示范,亮出湖里爱心品牌;通过建设“爱心屋”“爱心驿站”“爱心公寓”“爱心诚信一条街”“爱心路”“爱心妈妈小屋”“爱心公园”以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传递爱的理念。

  生态修复,清淤还海。湖里区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湖里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造就了厦门“城市新客厅”,从以农业种植、渔业养殖为主的村庄,变成集生态居住、休闲旅游、医疗健康、商业酒店、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新区。如今,拥有湿地公园和8公里长环湾绿地系统的五缘湾,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

  四十年来,湖里区的高楼、公园、商场越来越多,城区也从当年的“拓荒地”变成经济改革的“试验田”。经济特区、自贸试验片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叠加,吸引越来越多人安家落户,一批批创业青年扎根湖里,为宜居宜业的湖里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缘湾湿地公园   赵建军 摄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湖里。

  经济发展

  推进东部新城产业植入 筑牢坚实产业支撑

  梧桐成荫,凤凰自来。如今的湖里区产城融合度高,重大产业片区和园区分布密集,辖区拥有厦门自贸试验片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区、机场片区、东渡港区、邮轮母港、五通港区、五缘湾营运中心区、湖里创新园、湖里创意产业园等,成为促进湖里不断发展的增长引擎。

  湖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导向,大力发展“研发+总部+委外制造”业态模式,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力引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潜力企业,加速推进东部新城产业植入和湖里老工业区改造提升,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产业支撑。

  ▲薛岭新村

  城市管理

  构建“大城管”体系 倾力为百姓办实事

  管理如“绣花”,着眼于精细。产业经济大踏步前进,城市管理的软性服务也同步精细化。湖里区创新构建了“大城管”体系,成立湖里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吸纳建设、市政、城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及各街道等39个区直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对全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谋划部署、统一指挥协调、统一督促落实。

  依托湖里区城管委推动构建湖里区城市综合管理统一指挥平台,打通了区、街、社、网“四级”指挥体系,制定按级指挥、越级指挥规范,实现指挥调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截至目前,集成平台共受理城市管理事件226万件,平均每天受理2284件,处置率、结案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9.5%以上。

  今年以来,湖里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区上下从“特区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续写特区发祥地的时代华章。

  ▲湖里区开展爱心敬老活动。

  ▲居民在公园里休闲娱乐。刘东华 摄

  ▲湖里区构建“大城管”体系。

  改造提升

  创新思路精准施策

  安置对象有“金饭碗”

  湖里区深入落实“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东进、西改、中优、北拓、环湾、向海”的空间发展部署。湖里东部旧村改造是“岛内大提升”首批重大项目,也是厦门市体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范围约6.7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30万,总征拆建筑面积约927万平方米。在改造过程中,湖里区创新思路、创新机制,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从旧村庄到东部新城的华丽转身。

  片区改造启动以来,湖里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返迁安置工作,秉持着让被征迁人“分得开、住得下”的原则,反复研究,精准施策,分类制定了返迁安置方案,形成了一条涉及安置房建设、回购、配售、交房、入住全链条体系。

  目前,东部共规划安置房居住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安置房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改造安置房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下忠、仑后、金林湾花园三期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可提供安置房约1.1万套。

  除了建安置房,政府还为居民量身打造“金饭碗”,建设社区发展中心。2019年1月,高林-金林社区发展中心项目正式开工,总用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集合了商业、办公、外来人口公寓等新业态,由此产生的收益分红居民共享。这是我市首宗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的社区集体发展用地项目,市、区两级政府给予资金补助。

  据介绍,湖里区东部共有7个发展用地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钟宅、湖边、金湖、五通、后坑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未来,这项富民工程将为居民创造永续发展的财产性收入。

  [数据]

  据悉,2016至2020年辖区GDP年均增长8.1%、总量跻身全省县区第四。2020年湖里区GDP总量1395.7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4813倍,财政总收入259.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2744倍。

  目前,湖里区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8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4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34家、世界500强企业51家。以“商”引“商”,龙头企业不断释放“磁吸”效应,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湖里,也带动了湖里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

  来源: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