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薄薄的心包膜因为感染,竟钙化为一层厚“壳”裹住心脏,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急诊抢救重度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让其心脏如释重负,重新恢复活力。

  细菌感染  心脏背上厚“壳”

  52岁陈大叔在一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发作时伴有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上个月,陈大叔又因突发胸闷、气促,被送入厦心急诊。

  “这种疾病就好像心脏上被紧紧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壳’,完全束缚着心脏,”厦心心外科主任医师林智介绍道,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有一定弹性的膜性结构,内面的浆膜层可以分泌少量的液体,起到润滑的作用。心脏在正常的心包中跳动,不受束缚,舒缩自如。但细菌、病毒感染或者一些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急性心包炎,出现心包积液,压迫心脏造成心功能不全。

  有一部分患者在转为慢性期后,会转为慢性心包炎,尤其以结核菌感染最为多见。炎症的反复刺激,使得原本很薄的心包产生严重的增生、增厚和粘连,甚至会像石头一样的钙化。心脏背上这层厚厚的“壳”,会导致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抽丝剥茧  精湛技术为心脏减负

  陈大叔有多年的结核感染病史,心包严重增厚、钙化,同时也出现了胸腔积液合并慢性脓胸,“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林智主任形容道,“就像一位运动员,如果一直背着重重的壳,那么他的运动能力也无法发挥,血液无法顺畅地回流到心脏,胸闷、乏力、胸腔积液、下肢水肿等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必须尽快进行心包剥脱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心外科对陈大叔施行了“心包剥脱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一毫米一毫米耐心地剥离了他心脏上厚厚的“壳”,同时也将其脓胸的病灶清除。

  “这项手术是对手术医生的解剖熟悉程度、操作细腻度和耐心的巨大考验”,林智主任说道:“心脏表面密布着细小的冠状动脉,心房的部分如纸一样薄,心室部分的跳动幅度又很大。长期的炎症,导致心脏与心包粘连十分紧密,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损伤,心脏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4个小时的手术顺利结束,患者的心脏如释重负,又重新恢复了有力的跳动,那些胸闷乏力不适的症状也逐渐消失。术后隔天,陈大叔就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转回普通病房,一周后便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