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郭文娟 通讯员 欧阳桂莲)昨天13时49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据厦大官方网站消息,厦大科研团队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也贡献了力量——该校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生导师肖望强团队研制的阻尼盒,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和载人空间站分离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仅数毫米大小的阻尼盒让空间站舱段“温柔下车”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的大型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承担载人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该火箭采用了四大“黑科技”,其中之一是大直径舱箭分离关键技术。肖望强团队所研制的阻尼盒,就与此有关。

  肖望强介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以及10余项实验载荷。在一级发动机关机时,约140吨的推力在几秒钟之内消失,相当于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突然“刹车”,还要稳稳停靠在指定位置,然后让“乘客”顺利下车。而空间站舱段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连接接口直径超过4米,“乘客”和火箭的分离不只是“下车”那么简单。

  他举例,工厂里的天车载的重物从高处掉到钢板上,假如此时恰好有工人站在钢板上,即便他站在十米外,没有被砸到,也有可能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导致腿骨折。天车尚且如此,火箭的威力就更不用说了。

  如何确保“乘客”和火箭安全分离,并且将分离过程中出现的冲击环境等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肖望强团队研制的阻尼盒,虽然只有数毫米大小,却能巧妙地嵌入“隔冲框”中,让空间站舱段在“下车”过程中感受到火箭的“温柔”,实现了减振降冲击的效果。

  用三年时间攻克技术难题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前期各单位提出了不同的方案,最终我们的阻尼盒被选上了。”肖望强说,他和团队成员花了三年时间,一遍遍做仿真和实验,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最终确保面对太空中微重力环境、极端的温差变化,依然能保持性能的稳定。

  厦大航空航天学院2015年才成立,肖望强带领的年轻团队为何能够脱颖而出?肖望强说,他们靠的就是一股拼劲。

  “我们上午八九点上班,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他说,这几年自己几乎没什么休闲娱乐的时间,有时会刻意不开车、不坐电梯,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锻炼身体。

  “肖老师做的很多科研项目都非常成功,令人敬仰。”他的学生张鸿权说,当初选导师就是冲着肖老师来的。“这么牛的老师,却很亲和,没有一点架子。”另一名学生许展豪说,肖老师很随和,有时去食堂的路上碰到学生,还会请他们吃饭。

  研制的隔声装置用在工地有效降低了噪声分贝数

  肖望强的研究方向是振动噪声的测试和控制。他所研制的阻尼器不只运用于国家重大项目,也帮助多家企业解决了疫情期间遇到的生产难题。比如,厦门某在建小学项目因为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扰民问题,被周边居民多次投诉,面临停工整改的困境。但这个项目是重点项目,原计划明年9月投入使用。

  为此,肖望强带领团队成员多次去现场调研、测量,最后在混凝土地磅车周围建造了高阻尼低透射复合隔声装置。“相当于给地磅车穿上了一件隔声外衣,可以有效地将噪声降低40分贝。”他说,工地用上这个隔声装置后,居民不再投诉了,这个在建项目也顺利推进。上个月,他也因此获评“福建省加强疫情防控推动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先进个人”。

  在肖望强看来,一个科技工作者,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把知识转化成为国家解忧、为社会服务,是实现我们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他说。

  相关新闻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

  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新华社发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2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控制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进入返回轨道。13时33分,服务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13时49分,试验船返回舱安全着陆。搜救分队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并到达着陆现场开展处置,经现场确认,舱体结构完好。

  试验船于5日18时,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提高我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试验船采用返回舱与服务舱两舱构型,通过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来适应近地空间和月球探测任务。

  试验船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已具备雏形。据了解,后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将结合任务需求,开展新一代载人飞船总体方案深化论证,尽快完善和研制具备高承载人数和货运运输能力、适应近地空间站和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使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全面实现由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据新华社电、澎湃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