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主人制”

  的厦门实践

  “大家的积极性更高,责任感更强,对设备的管理也更精细。”谈起推行设备主人制带来的变化,安兜运检班班长郑彬说到。作为国网公司深化设备主人制建设试点班组的安兜运检班,今年以来复合型人才持证率由10%提升至45%,关键业务自主实施能力和类型覆盖率均达100%,参加的省内大电流开关柜带电检测劳动竞赛和变电运维复合型班组劳动竞赛均获省内第1名。

  近年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大力推进“设备主人制”建设,聚焦业务模式优化、创新增效减负、人员队伍培养等方面,践行“运维跑在故障前”,全方位打造“熟技能、懂技术、会管理”设备管理工程师队伍,推动设备主人更好地履职尽责,助力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01

  “积分制” 激活一池春水

  划好“责任田”

  设备主人制核心在于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强化设备全寿命周期和全过程技术监督的有效管理。

  划好“责任田”,确保每个设备、每个管理阶段均有专人负责,是做实设备主人制的第一步。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根据班组管辖站点数量、人员结构、地理位置及装备情况,综合考虑人员技能水平、学历年龄、设备规模、变电站重要程度等因素,逐站逐设备明确设备主人。同步梳理制定岗位职责及认证评价标准,要求设备主人全过程参与基建工程和技改大修现场安全管控、项目管理、设备运行维护、设备状态评价、检修过程管控、设备退役报废等各项工作,履行意见评价、过程验收、监督管控等职责。

  激发“主人翁”意识

  权责明晰只是打好“基本功”,要履行好“设备主人”的职责,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则更为关键。

  8月14日,厦门供电公司安兜运检班班长郑彬带领班组人员参与以往由检修班组独立负责的某变电站110千伏主变散热器油管阀门渗漏油消缺工作。根据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发布的设备主人履责评价细则,郑彬和其他参与工作的设备主人在当月绩效评价中获得了专项加分。在8月底的班组横向对标评价标准体系中,安兜运检班名列前茅,月度绩效比是部门平均值的1.1倍,员工主动参与设备管理的意愿更加强烈。

  绩效考核机制是激发动能和活力的指挥棒。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结合试点,坚持“多能多得、多劳多得”的原则,建立了设备主人履责评价机制,将设备管理精益程度、全业务核心能力提升、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效、技术监督全过程参与深度等维度与设备主人业绩挂钩,建立涵盖设备体量、运维业务、运检业务、监控业务、安全管控、工程管理、技术监督、重大贡献等细项的业绩积分制。同时,将设备主人的业绩积分与P序列挂钩,加大设备主人在风险管控、工程管理、技术监督等方面的激励力度,并将设备主人制相关工作成效列入评先评优的评价条件。

  岗位职责清晰明确,评价结果导向鲜明,队伍的工作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人人争当“排头兵”、事事追求“高质量”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今年以来,厦门供电公司主动防控设备异常事件13起,变电故障停运率同比下降17%,设备整体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02

  “定制化” 培养复合人才

  “检修试验需要我们先掌握试验原理和判断依据,之后了解操作方法再进行实操。”9月3日,在厦门供电公司围里检修基地一次专业实训室内,国网公司特级技师、厦门供电公司变电一次检修三班副班长李建英正给24名参加运检一体化培训人员讲解检修试验专业课。培训的学员们全神贯注,每一步都不敢懈怠,因为不久后,他们需要进行复合型岗位能力认证,通过认证的设备主人还需常态参与112项C1/D1类检修业务。

  深化运检融合是做实“设备主人制”的重要举措。锚定“设备主人+全科医生”的目标定位,厦门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成立变检中心,利用运维检修同属一个部门优势,围绕本质安全、精益运维、智能运检等中心工作,以立足本职着眼全局之视角,全方位多专业提升工作技能。

  如何让培训更有效?厦门供电公司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根据年龄、学历、技术职称、技能等级、岗位资格、取证情况、岗位认证等情况对员工的技能水平进行精准画像,为新员工和青年骨干量体裁衣定制培养计划,在培训内容、教学形式、培训周期和提升目标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处理,并建立‘基础-提升-巩固’长效培训机制。厦门公司变电运检中心吴莹燕介绍,“除了上述常态手段外,我们还创新‘新老结对’、技术团队‘一带二’帮带、班组微课堂等形式,让每个设备主人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理论提升。”

  “我的检修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同时跨专业的作业也让我对设备管理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厦门公司安兜运检班张琛参加完培训后说。

  今年以来,厦门供电公司已有42名运维设备主人通过变电运维复合型岗位能力认证,提前超额完成30%运维人员复合岗取证的年度目标,一支“设备主人+全科医生”型高水平变电运维队伍正在加速成长。

  会做才会管,通过认证的设备主人全面参与现场单一间隔例检、消缺、带电检测等现场作业,累计237人次开展了71项C1/D1检修业务,使得专业间协同运转更加高效,加快推进专业融合。与此同时,设备主人结合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自主开展倒闸操作、运维一体消缺等112项关键业务,关键业务自主实施能力覆盖率、实施类型覆盖率均达100%,下半年实现常规带电检测“零外包”。

  03

  “数智化”破除发展瓶颈

  9月8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在投洽会活动场所的供电枢纽—半兰山集控站内,随着设备主人一键下达保电特巡任务,无人机从“机巢”缓缓升起,开始对站内设备进行巡检。智能巡检机器人从机房缓缓驶出,沿着设定线路行驶,识别道路两边设备表计上的各项数据。

  根据投洽会保电工作要求,半兰山集控站提前一个月按每周一次的频次,以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方式,综合运用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对保电变电站的879个点位开展了40次特巡,及时发现并消除了2处隐患。

  “我们利用无人机、机器人和高清视频进行联合巡检,采取了这些智能化的手段以后,像半兰山这样的220千伏变电站例行巡检用时仅为原来人工巡检的三分之一。”厦门供电公司智能生产管控中心设备状态管控高级师林涛介绍。

  近5年来,厦门地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数量增长17.5%,人站比从1.32降低到1.14,如何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设备管理赋智赋能,加速设备管理全业务、全环节数字化转型,是设备管理的应有之举,也是落实“设备主人制”的关键举措。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强化班组数字化应用能力,重点围绕倒闸操作、设备状态感知、运行维护等方面,深度融合传统运检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化远程智能巡检系统开发、新一代集控系统建设、程序化下令操作功能研发等,加快推进程序化操作替代设备运行-冷备用状态转换的倒闸操作,以及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替代人工例行巡视,推动作业模式优化升级,提高运检作业质效。

  2019年9月,厦门供电公司在全国率先完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程序化操作全覆盖。截至目前,厦门供电公司118座变电站已接入远程智巡系统,累计接入8428台高清摄像头,15台机器人、3架无人机及1461个在线监测系统相关数据,实用化率98.33%。

  来源:国网厦门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