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有丰富的乡村农文旅资源,如何深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近日,《厦视新闻》携手翔安区委宣传部推出大型全媒体报道《一起走过之翔安篇》,走进翔安的富美乡村,一起来看看翔安如何创新“引客”模式,闯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
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至今仍保留着不同年代的古建筑
早几年
不少村民外出务工
村里的古厝一度成为闲置资源
红砖雕艺术家史文沧来到黄厝村
打造了一间闽南红砖雕艺术馆
成为首位驻村艺术家
郭德尧\摄
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驻村艺术家 史文沧:
(黄厝村)有很多闽南的建筑,整个生态投入比较好,乡村很多民居的翻建,废弃了很多红砖,我们就可以收集、利用起来,增加更多的艺术形式。
乡野、古厝、山境
绘就了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
如何在此基础上
挖掘更多产业活力与光彩?
翔安区出台
“艺术家修缮老宅,免除前3年租金”
“奖补维修的费用”等利好政策
吸引了陶艺、漆画、国画
等门类的32家文创工作室入驻
千年古厝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1
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驻村艺术家 陈青山:
我很喜欢待在这种闽南的古厝里面,对于我们这种创作的提升也是挺好的。
2
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党委书记 黄火明:
接下来我们会把农业做强,引导年轻人来做民宿这一块,不仅是小朋友,让年轻人,还有上班族,在节假日来黄厝感受这种农村的氛围。
聚集人气,还要留住人气
如何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丰富、更立体?
翔安正着力让乡村从“网红”变“长红”
在新圩镇面前埔村
特色果园里果实累累
蔬果采摘区绿意盎然
吸引了不少研学、团建团队前来游玩体验
市民 林女士:
来翔安烤地瓜、摘菜、摘蚕豆,边散步边娱乐,体验一下生活蛮好。
通过引入旅游开发公司
面前埔村打造了一处
集观光休闲、农旅研学、美食品鉴
于一体的七彩田园综合体
运行4年多来
累计接待游客48万人次
经营收入6000多万元
厦门三五丘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泗海:
为了推动“引客下乡” ,新圩推出“周周有活动 月月有圩日”,让更多的岛内市民来感受乡村发展,体验乡村的美味。
翔安有不少产业特色明显
示范带动强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
如何实现“旅游+美食”的深度融合
翔安区有自己的妙招
走进翔安区东寮社区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
这是东寮社区独具特色的
“一村一品”——豆干
过去
社区有近60%的居民以家庭作坊生产豆干为生,然而,各家制作的豆干品质参差不齐,产能也不足。
去年底
东寮社区成立东寮数联食品有限公司,对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进行统一管理,使分散的家庭作坊向社会化生产经营转变。品质提升了,销量也就高了,日渐壮大的产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
厦门东寮数联食品有限公司组织委员 赵秋吓:
通过东寮豆干衍生出了我们的文化驿站,周边休闲区,环境的改变,这些都是吸引年轻人回乡的因素,此外还有增加的就业渠道,比如说我们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就很需要年轻人的技术、管理方式,以及想法。
年轻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也让越来越多的翔安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翔安区新圩镇东寮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陈和同:
(东寮豆干文化驿站)开业短短一个月以来,我们就接了3万多个游客。接下来我们会通过研学、亲子活动、夏令营、冬令营为切入点,来做强做大我们的产业振兴。
以文化再造乡村
用艺术赋能产业
翔安乡村不断发生蝶变
年轻人扎根沃土
筑梦乡野
越来越多好风景成为了好“钱”景
来源:业翔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