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针对当时浙商“走出去”是否形成产业转移、会不会带来“空心化”等疑虑,在2004年创造性地提出“地瓜理论”,指出“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藤蔓的延伸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二十年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经开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块茎”壮大、“藤蔓”延伸、“养分”反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块茎”持续扩容提质上,宁波经开区制造业综合实力强劲,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10.7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501.6亿元,占全国10‰以上份额。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6.96亿美元,为全省外资贡献14%的外资量,总量居全省第一。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储运和中转基地。在“藤蔓”延伸上,先后获批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国家级新型国际离岸贸易试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国家级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双向投资QFLP和QDLP政策,跨境贸易投资能力明显提升。作为宁波舟山港主要作业泊位所在地,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通道。在“反哺”效益上,区内一批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通过渠道反哺、技术反哺、投资反哺等多种路径,为宁波经开区发展提供了新养分、创造了新增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浙江“两个先行”的澎湃动力,更是宁波经开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能级战略平台”的关键之举。作为全省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国家级功能区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宁波经开区积累了丰厚的产业经济基础,营造了良性循环的软硬投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成为全省对外开放主战场、产业集聚主平台、创新发展主阵地,在全国230个国家级开发区2023年综合考评中列第12位。与此同时,宁波经开区也比其他地区先一步面临“成长的烦恼”,表现为土地开发强度高,产业结构偏重,缺乏世界级、“链主”型、新兴总部型企业,高标准制度创新不足,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港航服务业短板明显。

  面向未来,我们将以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成立40周年为契机,重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敢破敢立、拼搏奉献的宁波经开区精神,全面增强“走在前列”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港口、产业、开放等优势,奋力打造“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示范高地,为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贡献宁波经开区力量。

  一、构筑“大通道”,强化枢纽节点功能。以制度相通、物流畅通、信息直通为关键,打造“外联内畅、高效循环”的开放通道网络,构建联通内外的“地瓜”营养通道。一是打造港航服务大通道。做强港口基础设施支撑力,加快推进集装箱、LNG、滚装汽车等专业化泊位建设,加速推动一批疏港通道建设。发展壮大大宗商品物流、国际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做优做强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供燃供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航运经纪、航运金融、海事法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二是打造制度型开放大通道。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重点突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提升、保税功能辐射能级提升、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提升、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提升和打造产城融合集成示范区,在跨境贸易投资、高端要素集聚、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法律规则衔接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开展压力测试,力争率先实现突破。三是打造数字化平台大通道。聚焦国家储备与商业储备、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储备运输与加工交易、实物交割和数据生成,分析“全链条”“粘着性”,在物理空间、特色品种、贸易总部、数字平台上精准破题,打通上下游,在LPG、LNG、油品、化工原料、金属矿石、冷链肉类蛋白等重点领域,集聚一批总部型企业,扩展金融、人才、法律服务等功能,打造数字化交易服务平台,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全力打造立足区域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聚焦“产品进出”发展外贸数字化服务,支持外贸服务领军企业成长为第三方外贸数字化服务平台商,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融资、物流等外贸服务,带动本土中小企业融入国际市场。

  二、释放“大活力”,提升贸易投资能级。以服务“一带一路”、中东欧合作、长三角一体化等上位开放布局为导向,加快培引总部型企业和新型贸易,加强重点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资源国际配置力双提级。一是培引总部型企业。发展“地瓜经济”,必须坚持立足本土、扎根本土,才能枝繁叶茂、瓜大根深。坚持“绿新高、大优强”导向,锚定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动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向新材料、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招引一批研发总部、制造总部、投资总部项目。支持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向总部型企业转型,利用RCEP中的国际经济合作条款,开展跨国并购、绿地投资等跨国经营活动,获得海外先进研发技术、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市场渠道、先进管理经验等高级生产要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壮大贸易新业态。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不断巩固和开拓海外市场。深化“一站两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建设,复制推广跨境出口前置仓新模式,大力发展“1210”跨境电商出口、海运跨境电商出口。培育壮大一批以对外文化、数字服务等为特色的服务贸易集聚区,对标服务贸易国际高标准开放要求,推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宁波经开区及早落地。三是强化区域间协作。面向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低空经济等新兴、未来产业跨越发展需求,与科创资源富集城市合作共建一批科创飞地、产业飞地等合作园区,深化“异地研发+经开区转化”发展模式,提升产业高端化水平。在油气贸易、能源化工交易交收等方面加深与舟山合作,共建能源贸易金融服务基地。

  三、搭建“大平台”,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政府有为、企业主体作用,建强自贸试验区、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外资吸引利用、国际化人才引聚和土地集约利用,促进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并沉淀于经开区,提升反哺“地瓜块茎”成长的能力。一是打造“资本引回来”主阵地。全面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集成创新,深入开展QDLP、QFLP等业务试点,提高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水平。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狠抓外商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加大财政专项扶持,实施“拨改投”改革,建立“风投基金+政策激励”运行机制,争取省市创投引导基金、省市产业基金与经开区共建产业发展基金,促进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与财政资本高度融合。二是打造“人才引进来”蓄水池。扎实建设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区,设立人才科技创投基金,依托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中科海西产业研究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究院、人才项目孵化园区等平台载体,建设海外人才合作中心、人才联络服务站,建立完善面向全球的高层次人脉网络,集聚跨国企业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以国家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区建设为契机,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培育一批国际教育、医疗、商业服务机构,健全“引、育、留、用”工作体系,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工作环境。三是打造“高效集约化”新空间。深化工业用地整治,探索开展工业上楼试点,研究出台工业上楼扶持办法、工业上楼工作指引等系列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打造若干标志性新型都市工业2.5特色产业园。探索地下空间创新利用机制,扩大地下空间分层确权创新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