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年,经历两次矫正手术、更换四副硬质盔甲(支具)……福建省立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徐杨教授团队8月9日最后一次对患者进行回访,意味着该中心接诊的这例早发先天性半椎体导致的脊柱侧弯手术正式获得成功。

  “这位患者的情况比较罕见也比较复杂,能获得这样的治疗效果实属不易。”从事脊柱矫形手术十余年的徐杨说,先天性脊柱侧弯不再是不治之症,现代医疗技术水平已经有多种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得到很好的治愈。

  首次手术:纠正剃刀背畸形

  “患者小杰(化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徐杨回忆,患者第一次就诊是在2019年3月,当时他还不到10岁。由于发现太晚,外观的畸形已经非常严重,对他的心肺功能也产生了影响,如拖延手术,畸形会进一步加重到难以解决的程度。由于孩子还没进入到第二个快速发育期(青春期),手术矫正后随着孩子的进一步生长,畸形还是有再次加重的可能。

  徐杨介绍,这个病例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够既纠正现有的脊柱畸形,又尽量减少对患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徐杨团队根据检查影像作了详实的分析和评估,决定将患者的T12半椎体切除,以较短节段固定进行畸形矫正。术后早期效果良好,患者身高由术前的1.29米纠正到术后的1.37米,剃刀背畸形得到明显纠正。“孩子术手还需要持续佩戴支具和严密随访观察,等骨骼发育接近成熟的时候再次进行最终的融合手术。”徐杨说。

  五年持续治疗 迎来二次手术

  五年的持续跟踪治疗,更换了四副支具,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身高长到1.65米,畸形再次加重,支具治疗已经不能阻止畸形进展,出现了明显的躯干偏移。

  “今年他已经15岁了,骨骼发育基本上接近到成熟状态,我们经过多学科会诊评估,觉得可以在这个时候给他做一次最终的手术,对整个畸形进行融合和固定,避免畸形进一步加重。”徐杨表示,第二次手术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侧弯的柔韧性、脊柱和肩膀的整体平衡、融合固定的节段以及上次手术的疤痕组织等。

  今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为患者做了第二次手术,基本矫正了畸形,融合节段延长,术后身高达到1.73米。

  多学科、一体化 创造诊疗新优势

  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人比较少,发现的时候往往已是非常严重。“因为治疗周期比较长,对患儿来说,配合是有难度的,比如支具的佩戴、术后的随访观察等,另外先天性脊柱侧弯不一定是一次手术就能够解决的。”徐杨认为,手术及术后康复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医患之间的完全信任与配合。另一方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也至关重要。

  2023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成立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通过专业与亚专业的细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等机制创新,将该院的医学优势与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对医生而言,个人的专业技能更加精益求精;对患者而言,我们的治疗也更加精准高效。”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徐杰教授表示,中心的成立让各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顺畅,实现了诊断、检查、手术、药物治疗等全流程一体化。

  “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有超出医生专业细分领域的部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在这方面擅长的专家,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给患者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骨一科医生林曦深刻感受到了中心成立前后的变化。

  “我们一直将脊柱畸形的治疗视为改变人生的治疗。如果因为躯体方面的畸形,对孩子未来的可能性带来巨大限制,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我们希望尽己所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徐杨说。(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