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精尖成果闪耀海创会

  第二十二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开幕

  昨日,第二十二届海创会在福州开幕。图为厦门馆。

  厦企介绍超薄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厦门日报福州讯(文/图 特派记者 张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昨日上午,第二十二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海创会”)在福州开幕,参展的厦门企业用各自的科技创新成果,诠释了今年展会主题的含义。

  从全球最大的超薄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到应用于万米深海潜水设备的空心玻璃微球,从石墨烯到碳纳米管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应用,与会厦企推介各自前沿技术产品的同时,也展现出厦门科技创新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成效。

  本届海创会汇聚“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聚焦区域创新,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新时代山海协作。

  21年来,海创会累计征集推介10万多项科技项目成果,促进5万多项成果在福建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超万亿元,已发展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创新平台、创业桥梁和创造载体,是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纸片组件” 打造又轻又薄 太阳能电池

  不远的将来,一张小小的纸片就能为手机充电,甚至不需要太阳,在任何有光源的地方都可以为电池快充,这样的场景您能想象吗?

  今年的海创会上,来自海沧的厦门企业大正微纳带来了新一代的光伏电池产品——超薄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这张宽0.6米、长1.2米的电池组件,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超薄、轻质、可弯曲是其最大的特点。

  “从充电桩到玻璃幕墙、便携式应用场景等,超薄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都已经实现了场景化应用。”企业销售总监梁玉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在原材料成本、缺陷容忍度、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拥有很强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太正微纳目前正在厦门半导体产业园建设全球首条柔性(轻质化)百兆瓦生产线,整条生产线全部国产化且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预计将在明年初正式投产。

  “神秘原浆” 激活新能源电池耐用密码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怎样让电池容量更高、使用更久,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今年的海创会上,两种“神秘原浆”为新能源电池解决耐用耐久的问题和迭代升级带来了厦门解决方案。

  成立于2021年的厦门福华技术有限公司在海创会上重点推介其两款新品——石墨烯复合浆料和碳纳米管浆料。“在新能源电池中采用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浆料,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热传导性。”企业副总经理黄昌荣表示,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中加入浆料,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密度、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通俗地理解,就是电池的容量更大、耐用性更好了。

  作为一家致力于纳米级碳材料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福华技术掌握了碳纳米管粉体及浆料制备的核心技术,这家新型导电剂领域的新锐企业,落户厦门仅2年多,就已量产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新型导电剂产品,并被锂电池企业批量采购,实力居该行业国内第一梯队。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对于我们这样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还是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动能。”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新型导电剂产能为2000吨,今年第一季度合同额翻了一番。

  “空心微球” 探索深海的关键性材料

  有一种神奇的新材料,助力我们探索地球的更深处,它就是空心玻璃微球和固体浮力材料。

  这个名词,多数人也许会觉得陌生,但说起“奋斗者”号等深海潜水器,大家一定会有所耳闻。这些深海潜水器之所以能够在深海领域开发探测,水中上下自如,浮力材料功不可没。

  “不要小看这些空心玻璃微球,应用在深海潜水领域的潜水材料上,不仅浮力性能好,还拥有极强的抗压能力。”今年展会上,中科海锐销售工程师刘昌华向前来咨询的嘉宾介绍起空心玻璃微球。

  作为大国重器,2020年11月10日搭载中科海锐科学家团队研制的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的“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10909米,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深潜,刷新万米下潜人次的纪录。与此同时,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还完成了6000米海深长期驻留试验,20个月吸水率仅为0.28%。

  目前,中科海锐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实现核心原材料空心玻璃微球自给自足的浮力材料生产商。依托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在空心玻璃微球、高性能树脂和成型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中科海锐在厦门组建了一支“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一流队伍,面向深远海探索、航空航天、油气开发、建筑工程、新能源电池封装等应用场景,聚焦空心玻璃微球、固体浮力材料和防火保温材料等新材料的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和材料供应。

  点击

  厦企亮出数字化最新成果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艳)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第二十二届海创会厦门展区展出最新数字技术成果、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等相关产品和实践案例。

  秒级生成保险科技解决方案,完成上万张订单的投核保,既能为企业提供精准风险保障,又能让普通市民受益。这个神器就是白鸽在线(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今年海创会的展品——白鸽e保。

  白鸽在线是中国提供智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白鸽e保是由白鸽在线自主研发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技术服务平台,应用在出行、泛人力资源、大健康医养、物流、普惠金融、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场景。

  “作为场景方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数字链接器,白鸽e保可以定制场景化保险方案。”白鸽在线合伙人、资深副总裁刘晓敏说,“我们实现了从场景当中获取数据,通过数据来厘定风险的价格,从而提高用户的投保体验。”

  具体来说,白鸽e保可为场景方实现精准的风险预防、风险评估与风险保障,为保险公司提供降赔降损、定价决策等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为社会大众获取保险保障提供新方式、新途径。

  白鸽在线逐步搭建并完善“算力服务-数据服务-模型服务”服务体系。针对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易产生民事纠纷的问题,白鸽在线和交警部门合作,近期将在厦门推出电动自行车风险保障方案。

  截至2023年,白鸽在线为超3.6亿用户提供了风险保障,累计生成数字保单超75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