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外科2号手术间里,麻醉医生黄毅婷跪在手术台前,神情专注、动作轻柔地给患者进行麻醉,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护士长看到并拍下。什么样的特殊病人需要麻醉医生“跪着”服务,这样又能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原来躺在手术床上的是一名三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黄毅婷跪着给他操作的是高难度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这是一种借助超声成像技术,实时显示患者神经、血管、肌肉等解剖结构,从而引导麻醉医师精确找到需要阻断的特定神经,达到局部麻醉效果的技术。相比传统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改“盲探”为“可视”,不仅提高了麻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据了解,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对于操作者的精准度和经验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患儿身上应用时,难度更是成倍增加。随着心脏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厦心超过一半的先心病手术可以通过腋下微创小切口完成,“相应的麻醉医生神经阻滞的位置就改为腋下肋间神经,患儿体积小,为确保麻醉的精确,我们一般会保持跪姿十几分钟完成操作。”黄毅婷表示,只要能减少患者手术中的不适和术后的疼痛,跪下来操作也没什么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