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许多老鼓浪屿人来说,始于1951年的鹭潮美术学校,承载着诸多共同的回忆:大街小巷写生创作的学子,散发青春活力的校园,岛屿艺术氛围的带动……然而随着学校的外迁,校园就此空置沉寂,关于它的记忆也逐步淡出大众的视野。直至2022年鹭潮·鼓浪屿美院以新面目在这里重焕新生,从过去的校园摇身变成艺术园区,相继吸引了美术馆、艺术学校、咖啡店、餐厅、买手店、文创商店等入驻,因保留了旧有楼体建筑外形,并未失去旧有的校园氛围,也没有太多“网红”打卡的吸睛景点,反而以自然原生态、艺术性的氛围成为特色优势,给大家一个停下来的理由,随着各类主题展览、艺术市集、音乐活动的举办,鹭潮·鼓浪屿美院实现了开园两年多年以来客流累计超百万人次的高人气。

  一提及厦门,“文艺清新”的代名词就自然迸发而来,作为初代的旅游城市,纵观全国各旅游城市频频出圈,厦门更热衷于向内而生,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核和艺术属性。近期,在鼓浪屿一场别开生面的“岛屿重回计划”再度袭来,与推崇打卡式的特种兵旅行不同,“岛屿重回计划”举办至今第三年,2024年打出“上岛猫一会儿”的口号,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和差异性在地文化的传播,通过丰富多元的配套活动让市民游客真正的慢下来,感受鼓浪屿的自然风光、文化氛围和艺术内核。

  创新艺术市集,解锁城市生活新可能

  2024年“岛屿重回计划”涵盖艺术展览、主题市集、独立电影放映、手作工坊、分享会、She Run女子跑、音乐表演、互动体验等,旨在呈现一场融合艺术与生活的岛屿盛宴。5月17日,“岛屿重回计划-猫一会儿艺术市集”正式在鹭潮·鼓浪屿美院拉开,现场共汇集了70多个摊位,展示了各类艺术衍生、原创设计、生活美学、二手循环等精彩好物,结合8场工坊体验和4场分享会,让所有参与的民众都能沉浸式感受艺术的独特力量。不容忽略的是,此次市集推出“零废弃市集”,由多位“可持续一厦”联合行动伙伴和志愿者全程分享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实际行动倡导入园的群众关注环保和可持续生活。

  作为本次市集的一大全新亮点,鹭潮·鼓浪屿美院联合虎曼带着FIRST主动放映,精选22部具备独立创造精神、不同美学范式的作品投射于更开阔的银幕,2场映后对谈和1场映后工作坊,建构更多元的电影讨论现场。

  “518博物馆日”共创共享世遗文化遗产资源

  5月18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旨在成为“所有人的美术馆”的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公众沟通与教育互动属性,特别举办“5.18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将主题讲座、艺术导览与公教活动结合,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让看展成为时下新生活方式之一。

  同期,鼓浪屿美院内共有7大艺术主题展和艺术装置面向观众开放,包括《人类的猫窝》概念展、《面向未来的观看》、《蜉蝣归处》、《日本版画的传统与摩登》、《厦门24H可持续生活展》、《家在鼓浪屿》影像展等,还有特别吸引眼球的是巨猫装置“猫着CATTING”,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小朋友驻足打卡,充分发挥艺术的寓教于乐属性。

  多元活动分层覆盖,探索艺术共享的岛屿风貌

  为加深艺术毕业生、艺术兴趣爱好者对艺术行业的认知和了解,市集现场增设“BOSS被聘”环节,聚集厦门十余家专业艺术机构和艺文空间,展示他们最新的招聘信息或切实的招聘需求,希望对艺术工作有热情的年轻人,与需要更多新兴力量的机构在这里达成互见,助力厦门本土艺术生态环境向好发展。

  位处鼓浪屿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鹭潮·鼓浪屿美院特别联合SHE Run女性社群,展开“LET’S GIRL LET’S RUN——上岛一起Run”,以8公里环岛跑和3场工坊课,吸引了近百位女性报名参与,从岛屿中汲取、激发女性内在力量。三天乐队和DJ演出,也为亲临现场的各年龄层观众带来动听的音乐享受和欢乐气氛,展现鼓浪屿独有的音乐文化底蕴和风情万种,让鼓浪屿“音乐之岛”的烫金招牌更为闪亮。

  “屿邻友好 自在生活”让美好延续,看见社区新活力

  5 月 17 日,由鼓浪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导,内厝社区党委、居委会主办的“屿邻友好 自在生活”——鼓浪屿街道“屿邻卡”推广仪式暨内厝社区近邻共建·遇见“美好”市集活动,旨在鼓励更多岛屿优质商户将实惠带给辖区居民,联动热心邻里力量,扩大“屿邻友好”朋友圈,共创美好“自在生活”!

  纵观当下,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备受关注,既能丰富日常生活,开拓思维和拓展视野,也能让更多人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岛屿重回计划”作为鹭潮·鼓浪屿美院重点打造的IP品牌活动,带着“让文化重回鼓浪屿,用艺术重塑鼓浪屿”的愿景,自2022年开始不断链接各行业优秀资源,持续打造在地多元的艺文活动,希望激发更多人对艺术的热爱,引导大家探索新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年轻潮流群体热衷的目的地和亲子家庭遛娃新的聚集地,尽情畅游于艺术的海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意义,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撬动岛屿活力,也推动厦门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