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香!一尝惊艳~

  无论是巷子里的碗仔糕

  还是街边摊上的海蛎煎

  “翔安百味”让你欲罢不能~

  翔安十大传统名菜名单

  您知道了吗?

  ↓↓↓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介绍

  “翔安百味”十大传统名菜之

  在翔安马巷的宴席上

  有一道传承了上百年的“大菜”

  曾经还登上《舌尖上的中国》

  因其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

  民间甚至流传着

  “无它不成宴席”的俗语

  它便是马巷封肉

  - 01 -

  封肉简介

  喜欢的理由

  有情感的一道大菜

  油而不腻瘦而不柴

  图源:八闽风物

  据《翔安文史资料》中

  洪树勋的《封肉》一文称:

  封肉是马巷的名特食品

  是闻名闽南的马巷三宝之一

  源于清乾隆时期的马巷厅三府衙

  封肉有一说法

  原名“方肉”

  因闽南话“封”与“方”同音

  又因封肉制作过程中需用纱布包裹起来

  于是在口口相传中

  方肉称为“封肉”

  由于以前马巷属同安管辖

  因此“马巷封肉”冠之为“同安封肉”

  尽管如此

  丝毫不影响

  封肉在马巷人心目中的地位

  它依然是老马巷人

  一道忘不掉的美味佳肴

  - 02 -

  古法制作技艺

  图源:CCTV9 八闽风物 

  曾经只能在富贵人家或婚宴上才能吃到的封肉,经过几代翔安民间大厨的传承和改良,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翔安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最喜爱的一道佳肴

  图源:业翔民安

  马巷封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选材考究,选的是上好的猪前腿,还要搭配板栗、虾米和香菇。从备料到烹煮需要十几道工序。此菜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肉香四溢,一口封神。

  猪肉切花刀

  用前腿肉或者三层肉,猪肉先切成方块,再切花刀,然后猪烫一下开水,加调料腌制两个小时,最后控干水分再下锅炸。

  纱布包干货

  加上海蛎干、香菇、莲子、虾米干货提鲜,浇上厦门酱油、白糖(或麦芽糖)、米酒、八角香料等包上纱布,放进大缸里焖熟。

  大缸焖煮

  缸底放入甘蔗,甘蔗可以吸走猪肉的杂味。大缸放进锅灶中,周围放进细沙,多了一层锅沙,缸体才能受热均匀。

  新鲜出锅

  刚出锅的封肉色泽如古铜,香气四溢,夹上一块放入嘴中,肉就“融化”嘴里,丝毫没有肥腻的口感,也许这就是封肉的奥妙所在。

  资料参考:同民安

  - 03 -

  美食故事

  猪肉都是切块、切片或剁碎煮的

  为什么会不切就煮呢?

  据说关于封肉的由来

  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0

  1

  很早以前,翔安就有一种民俗请火出巡。每当佛祖请火出巡时,沿途的村民必定要煮“香埔糜”款待抬神辇的轿夫、信徒香客。那时人人都认为:哪家的香埔糜最好吃,越受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喜欢,吃得越多,就越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就会财丁两旺。因此,家家户户都想尽方法,用最好的原料,把粥煮得香甜可口,让人吃得一干二净。

  0

  2

  某村有个人家,穷得叮当响,三餐难度。他也渴望能像别人那样煮一锅美味咸稀饭让人吃个精光,图个好运,兴许还能从此翻身。

  可他倾其所有,也只能买一块一斤不上的三层肉。他想,如果把肉切成小块,放入粥中,就如同大海中的金子,闪烁不了光芒发挥不了作用。

  他绞尽脑汁,最后想了一个办法:用酱油把整块肉上色,配上各种调味品煮熟,然后放入煮好的粥中。顿时,整块肉油光发亮,整锅粥香气四溢。

  0

  3

  前来吃“香埔糜”的香客们一看,都惊讶地叫道:“哟,这块肉真大真香呀!”人们都争先恐后、“相报相”、不约而同地端碗盛粥。

  可是谁也不好意思、或者是不忍心,把那唯一的那块肉舀入自己的碗中。不一会儿,三下五除二,粥被吃得精光,而那块肉仍然完整无缺。说来也怪,不几年工夫,那穷人家真的发了,过上了好日子。

  有个厨子受到启发,用整块的肉配上辅料做成了一道新菜。原来肉块是“方”形的,菜名就叫“方肉”,而翔安话“方”与“封”同音,日子久了,人们就把“方肉”叫成了“封肉”

  - 04 -

  活动预告

  5月1日-2日

  将在香山开展

  “翔安百味民俗文化嘉年华”活动

  通过“乡厨论剑”、“非遗技艺展演”

  “舌尖百味宴”等一系列活动

  将美食文化、非遗文化

  民俗文化带入景区

  让所有来到现场的游客都能

  感受“美食之香”

  体验“文化书香”

  展开一场独一无二的“香香之旅”

  来源\翔安文旅 阳关马巷、同民安、网络等

  翔安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