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024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系列学术活动在厦门天元酒店隆重举行。四场学术活动集结了三十余位国内外设计艺术领域专家教授、资深从业者以及青年学子,分别围绕“艺术图景的创新”“未来设计的使命”“数字艺术的可能”“室内设计教育年会”等主题,讨论设计艺术在当代的创新路径、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AI时代下设计艺术跨界发展等话题。

  艺术图景的创新

  回归与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

  在“艺术图景的创新”单元,汇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董书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程向军,著名艺术家、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金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柳青,意大利艺术家Michele Galeotto,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担任主持,聚焦艺术在当代的创新路径,展开火花四射的碰撞与交流。

  董书兵从个人的创作经历讲解公共雕塑的责任和路径,他表示,他的每件作品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大地之子是雕塑跟地貌的关系,无界是跟文化的关系,风语者是跟气候的关系,非垂直坐标更强调跟人的关系。他认为,艺术空间不仅是在美术馆、画廊,或者是在城市里展览,自然的空间非常广阔,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程向军以代表作——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大型漆壁画“长城颂”的创作实践为例,从时间、艺术表达上揭秘了在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中,如何借助现代科技充分展现中国漆画的艺术魅力,同时他也就创作构思、艺术创作过程和未来中国漆画发展分享了独到的见解。

  陈金华以“漆画艺术的空间展示魅力”为题进行分享,他表示,漆画艺术极具包容性、耐久性、色彩保存性,从气韵上来看是东方特点,从色彩上能看到西方属性,是画作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优势与突破。他相信今后漆画艺术也将越来越多地与生活和公共空间结合,从各个空间来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柳青从平凡的形象、隐形的剧场、现实之外的奇观三个角度来解读“平凡的奇境”,他表示现代科技让艺术装置实现复制,但能够让艺术品融入当地的,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对符号的提取,“让平凡变得伟大、让瞬间得以永恒,需要有现实意义。”

  “我对未来一无所知,但我对艺术未来有一些担心和希望,大部分艺术家都称自己为商业品的工具人,忽略有意义的讨论。”艺术家Michele Galeotto以“艺术有争议的未来”为题真诚分享,他认为艺术的未来、十年的创新不在于一直追科技发展,而是要把艺术还给人民。

  郅敏从自然入手、从实物思考、从动物切入,用三个故事表达传统陶瓷如何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转化,他表示简单的单体重复可以形成任意的景象,要做当代有创造性的表达,就要重新回到自然,重回情感和本能。

  数字艺术的可能

  AI时代,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

  在“数字艺术的可能”单元,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师丹青担任主持,邀请到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黑弓Blackbow创始人王志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张周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胡勇,聚焦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就AI时代下艺术与技术的交叉融合等问题碰撞思维,广泛讨论。

  徐迎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创新思考”为题,对技术驱动下的内容生产代际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等方面分享他的思考与理解。他表示,直接、简易、高效的AIGC工具将拓展人类的创意边界,降低创意成本,但设计师间的能力差异将会因AI而扩大,想象力、创意、用户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维将变得更加重要。

  王志鸥通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寻找洛神赋”“红飘带”等一个个新型文化场景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字艺术+场景化表达”打造公共文化场景新形态。他表示,数字艺术的场景化表达,不仅是一种艺术理念,更是一种文化的价值追求。

  张周捷副教授以“比特世界的无尽之形”为题,结合艺术创作实践,分享了对于数字艺术和设计创新领域的学术见解,并展示了算法应用对于艺术作品创作的赋能作用。

  胡勇从普适混合现实环境的概念、数字设计及应用展开讲解,分析了在移动混合现实环境下基于情景感知的界面设计,从交互规范以及界面设计的角度出发,分享普适混合现实以及交互界面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设想了未来普适混合现实的应用可能性。

  未来设计的使命

  注重社会、环境多领域融合

  在“未来设计的使命”单元,来自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李巷担任主持,邀请到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刘雅羲、意大利米兰理工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硕士研究生Paolo Massacci、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博士研究生刘天遥、意大利米兰理工设计学院空间设计硕士研究生Veronica Piunti、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Christopher Wild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江航,七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艺术青年学子展开跨文化、跨学科交流。

  聚焦“未来设计的使命”这一概念,青年学子们从自身专业和研究领域出发,围绕“业余主义”转向、人工智能和设计智能、设计关怀等话题展开分享和讨论。他们纷纷表示,设计一直与解决问题、以用户为中心和提供解决方案联系在一起。未来设计师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以应对未来设计的挑战。未来的设计也不仅关注产品外观、功能,更应该注重与社会、环境、科技等多方面的融合。

  室内设计教育年会

  教学与实践并进,推动行业发展

  在“室内设计教育年会”单元,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行业顶尖艺术机构、艺术与设计院校代表相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教育委员会第三届年会,与会嘉宾们围绕“教学与设计实践”“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交流对谈。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名誉会长刘珝、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张丽发表致辞并回顾了协会过往的工作成果。他们在致辞中表示,室内装饰行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当中,协会同仁要始终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教育放在领先的位置,与行业同仁一起引领室内设计教育的方向,推动行业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以“设计教育的新维度”为题,分享了关于行业未来发展路径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设计领域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教育者要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理念,帮助设计人才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推动设计创新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节目《年锦》为例,聚焦新时代设计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分享了传统美学元素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中的重构与新生。

  在此次年会上,还举办了“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的颁奖典礼。行业嘉宾为获奖学生及优秀指导教师颁奖,以示表彰与鼓励。“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至今已成为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获得国内各高校师生的广泛认可,在设计专业学科类竞赛中的地位和学术影响力日益凸显。

  2024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中的系列学术活动,无疑是本次盛事的一大亮点,三十余位国内外设计艺术大师、教授、业者积极参与,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维盛宴。四场主题研讨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与国际大师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使得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这些学术活动不仅是对设计艺术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对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一次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