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再被聚焦!

  近日

  中国商报刊发相关报道

  中国商报

  后浦社因地制宜的智慧城中村提升

  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为正在进行中的塘边社综合治理

  提供了哪些借鉴?

  一起来看看详情

  后浦社宗祠门口—风水池

  “从0到1”的1.0版本

  去年底,后浦社的智慧城中村平台正式建立并投入使用,运营半年来,从“试点”向“示范”嬗变。后浦社智慧站房的大屏幕上,村庄信息库以数图方式呈现,“一张图”统管成为现实。后浦社区党委书记吴伟伟介绍,基于大数据库及AI识别技术,智慧城中村平台创新打造了许多智慧应用。例如,在智慧安防领域,录入人脸信息后,村庄卡口可智能识别外来进出人员,可对重点人员、车辆追踪定位,如同“一张网”延伸应用。

  石头皮山公园

  “平时村里小孩走丢,也能通过智慧城中村平台快速找回来。同时,电动车管理更严格,村庄道路更畅通、安全感更强。”住在后浦社20余年的居民陈立民说到。

  在村貌管理上,智慧城中村平台会自动对垃圾站点、路面进行检测,及时将事件推送给多方等形成处置闭环。后浦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玲称:“平台的应用让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让社区工作更精准、效率更高。”

  后浦社一角

  2.0版本的迭代与思考

  “湖里的‘智慧大脑’能够打破信息孤岛、串联数据信息、解决信息冗余,让城中村系统延伸出更多应用。”负责湖里城中村智慧提升的智慧湖里公司运维部副经理李汶鸿告诉记者,后浦社智慧城中村平台边试点、边迭代。2.0版本将打通社会治理全通路,串联居民生活各环节。平台将在前期“5+N+1”基础上,优化升级为“X+N+1+1”项建设内容。

  湖里街道探索打造出智慧城中村提升的模式:一方面,基于社会治理前期探索已形成本村优势与特色,为智慧提升奠基;另一方面,通过“智慧湖里”城市大脑接入社区各数据库搭建智慧平台,推进升级各类应用,并将样本推广至其他城中村社。

  智慧城中村平台

  “智慧模式”的复制与创新

  为了让智慧之光照耀城中村

  湖里街道通过每周例会、挂图作战

  逐一击破痛难点

  推进“后浦模式”的复制与在地创新

  作为辖区内接踵开展智慧提升的城中村,“依托此前的治理经验,塘边社在复制平台2.0版本、借鉴经验的过程中,将让人员管理更精准、更体现人文关怀。”塘边社区分管副书记李祥伟表示。

  “希望平台能创新应用,与公安系统相连筑牢社区安全网,探索将出租屋纳入统一智慧管理,精准将租房人、退租人信息及时主动上传或移出信息库。同时,希望系统可以支持注册人脸识别门禁,收取管理费、物业费等功能,提升租房智慧运营效能。”李祥伟表示,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层面,后续可根据居民意愿在系统发布招聘信息,也可在系统中增加能够化解纠纷通道,让一些“社恐”的租客能够在平台投诉、化解纠纷。

  李汶鸿表示:“这些关于智慧系统升级的畅想,理论上是可行的。目前,我们会在塘边社先搭建平台,再因地制宜嵌入相应功能。未来,智慧平台还有更多可能性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