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下午,由厦门市海沧区文学艺术联合会指导、秋地艺术中心主办的开馆展“艺术样板间——从天空到人间的会画少年”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特邀著名策展人、艺评家陆蓉之女士作为学术主持,知名策展组合肖戈和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 担任策展人,邀请了39位曾参加过湖南卫视、芒果TV推出的国内首档美学综艺《会画少年的天空》的青年艺术家,与7位厦门艺术家共同参展,并进行互动对话。展出作品媒介多元,包括油画、国画、版画、数字绘画、雕塑、影像、装置,以及时装设计等共计88件作品。
(开幕式现场合影)
出席本次开幕活动的嘉宾单位有:海沧区文联、海沧自贸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台湾中华创意产业协会执行长、台湾历险创意事业有限公司执行长,威尼斯元宇宙年度展执行委员会、海沧区美术家协会、海沧区摄影家协会以及厦门多家知名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
(开幕式现场)
艺术品就是艺术家的孩子。它源于心灵,由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痛苦而喜悦地生产、成长,并在美术馆内展出,最终的归宿则必定是个不为人所知的房间,和陌生的观众在一起。
此次展览的策展理念来自于这个非常平凡、质朴却又带着人情味的“艺术归宿”概念,即艺术作品究竟在何处存在,以及在何处被人体验和欣赏。事实上,艺术家与策展人对展示空间的执着就像为孩子准备嫁妆,都不一定知道其作品终究会呈现在何处,却费劲心力思考着冷暖寒热。因此,八个不同的展示空间由此理念而来,用不同的环境容纳着多元风格的艺术作品。同时,这次展览推翻了“特定地点”的概念,而是提出了一种名为“特定艺术”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策展场域。
(厦门秋地艺术中心创始人许明星致辞)
厦门秋地艺术中心创始人许明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从策划、执行到落地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感谢所有参与者的努力和支持,让展览最终得以完美呈现。作为秋地艺术中心的开馆展,“艺术样板间”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为每一位来访者提供了深度体验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的理念,也呼应了秋地艺术中心的座右铭 ——“艺术为人民”。
(著名策展人、艺评家陆蓉之致辞)
学术主持陆蓉之在致辞中表示,在资深策展人乔纳斯 •斯坦普和肖戈的精心策划下,这次展览打造了一个为年轻人定制的全新生活美学创意空间,也是去年湖南卫视/芒果TV综艺节目的《会画少年的天空》里39位“结业生”的同学会,和7位厦门本地艺术家的一场美丽的邂逅。展览在形式上充分体现了一个新时代展览空间的需求,在AI赋能多维度新生活的时代,这是会画少年们从视频的天空回到地面的一次大团圆,和策展人、设计师共建一个实体的空间,以预言式的样板与厦门本地艺术家/设计师对话、交流与共震,一起大胆探索超越常规、常轨的展陈新模式,充分体现许明星馆长创立秋地艺术中心“艺术为人民〞的立意,创建厦门本地文旅的最新基地,服务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到访厦门的大众,进行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与无限链接。
(知名策展组合肖戈和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致辞)
策展人肖戈和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在致辞中表示,“艺术样板间——从天空到人间的会画少年”探索了一种超越常规的展陈形式与概念,对我们如何与艺术共存的实践提出了质疑,以期启动新的可能和思考。展览也试图阐述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与艺术长相厮守、物我两忘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并在此过程中重新创造了空间设计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从而质疑了当下所流行的那些所谓思想意识和批判性。毕竟,在购买那些长久相伴的艺术品后,正是我们自己要与它渡过的一段生命旅程。
此次展览想象了一个艺术品最终可能被安置的艺术样板间,展示了艺术呼吸、律动并融入生活的诸多可能性,也表明艺术与生活乃至生命之间的关系,正如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曾表示“我从来没有刻意去收藏什么东西,除非那些东西是我喜欢的,或者那些东西早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展览本身即是展示艺术的新模式,反映出艺术从大众文化中重获新生,进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策展人肖戈为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的导览,到场的参展艺术家们也为各自的作品带来了细致的陈述和讲解,让观众们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与作品进行互动、体验。
(会画少年陈末导览)
陈末,作品《月光下的审判》呈现的是对时空与梦境之间的关系概念化与图像化,并以一种荒诞与隐喻的语言去阐释现实世界于其之间的关系。在三维空间的我们,从三维的视点切入观看,“个体和整体”因为存在与生产,在“物化”自身的同时也“物化”着自身之外的物质,而孕育它们的时间与空间则变成“物化”中的具体物质存在了。随着时间与空间被“物化”,四维世界的边界因“个体与整体”的连结而逐渐清晰。那么此时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便会是一个具象的未命名物吗?还是看到的是某一节点的我们自身?然而在完成“看”这个动作的时候,“看”完成了它存在,时间成为了自身的过去。作品《有关时间,空间,人的三联画》用三维的叙述方式,尝试呈现四维视点里个体与空间在时间的作用下的关系。空间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存在的凭证?还是梦境的标记?我们眺望着过去的同时是否也是在俯瞰着未来呢?时间从不会在此刻告诉你答案,或许在一开始就是由该答案展开的。个体被束缚在每一个空间之中时,也成为了空间本身。而最终,你、我、空间以及时间,都会成为相同的物质,共同连结在一个点上。既是静止,也是永恒,就像画中凝固又流动的沧海桑田。
(会画少年陈十三导览)
陈十三,作为一名涂鸦艺术家,学者,建筑师,他的实践包括多个不同的领域:城市壁画、版画、油画以及装置创作。同时也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理论研究以及建筑遗产保护。多元化的实践经历给予他从不同视角思考涂鸦艺术的机会,多年的的科研训练也让他以一种学者式的严谨态度进行作品的创作。
(特邀厦门艺术家陈丽勇参展作品)
陈丽勇,《意向江南》系列,写意的轨迹及意蕴,在平面的抽象构架中思索水墨的线性及笔性结合之道,相辅于油画的厚重肌理属性以于表达更趋于内向的真实所在。
(特邀厦门艺术家方士标导览)
方士标:“她”是个体的生命史、思想史,也是人类的发展史。她来自现实与虚拟,现实中的她,虚拟中的她,她存在与不存在,她是邻家女孩,她是明星,她是虚拟的现实存在,她是科技的,她是人性的,她是精神的,我们一直在寻找那个瞬息万变的的她,她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容颜。 从对象到图片到数字的转化,揭开重重回到生命,回归到绘画的真实性与精神性,成为思想里的那个她,她置身于历史、现在与未来。“她”,她真实可见,她真实不可见。
(特邀厦门艺术家郭辉阳导览)
郭辉阳,这件作品“郭辉阳×游雯迪 蝶海-绛雪”提取了游雯迪老师的花米奇系列的元素,用立体的方式重新诠释,藏克以失重的姿态漂浮在“花丛中”。旨在思考在资讯纷繁复杂的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里,我们是否同样也迷失在了“花丛中”。
(特邀厦门艺术家雷雷导览)
雷雷:“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中提出实验的基础是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最终都要在大脑中转化为神经信号,假设一个疯子科学家将一个大脑从人体取出,放入一个装有营养液的缸里维持着它的生理活性,超级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和原来一样的各种神经电信号,并对于大脑发出的信号给予和平时一样的信号反馈,则大脑所体验到的世界其实是计算机制造的一种模拟现实,则此大脑能否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 “科学家研究世界,探索世界,用科学规律服务人的需求。艺术家观察人,思考人和关爱人。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艺术家不断在寻找科技与艺术的连接和突破。”
(特邀厦门艺术家林毅导览)
林毅:“何为真实?何为虚幻?何为人造?何为本能?如何用二维平面绘画和数字影像手法来描绘多维度的空间和事物,是我多年来一直探索的一个课题,绘画和数字影像作品最终呈现出来更多的我想应该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法、一种隐喻。象征连接着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只有通过象征才能企及和表达,个体化离开了象征是无法实现的。象征同时又是与意识产生的最高预感相对应的观念,象征的创造性,是无意识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在意识和精神层面不断地释放、消解和超越,它即是自治的,又是治愈的。”
(研讨会现场)
6月15日下午3点45分,“艺术样板间:从天空到人间的会画少年”展览开幕研讨会正式开始。主办方秋地艺术中心、学术主持陆蓉之女士、策展组合肖戈和乔纳斯·斯坦普、特邀嘉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辰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女士和19位参展艺术家出席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本次展览以及艺术品与市场的联系、艺术创作、艺术创新、艺术批评等方面展开讨论。
(研讨会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辰发言)
研讨会上,王春辰发言表示本次展览创造了一个艺术与社会、生活、市场的互动和关系。艺术家在提高自身艺术素养的同时,也可以从与外界交流中得到帮助和成长的机会。
(研讨会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发言)
邵亦杨发言表示,电视节目将艺术重新带回人们的视觉中心,创造新的市场,带来更多的关注,为艺术家提供了机会。本次展览的视觉表达令人惊喜,策展人将色彩赋予更多的意义,带给观者独特的体验。同时,邵亦扬谈到除了视觉表达之外,艺术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性和反思性也很重要。她提到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作品中花朵表达了对于战争与和平的反思,以及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波点以药片为创新灵感,其中包含的关于心灵疗愈的社会意义。
(研讨会现场,著名策展人、艺评家陆蓉之发言)
学术主持陆蓉之提出对于观念艺术的反思,指出在AI赋能的新时代,艺术和艺术家所面临的巨大危机。
(研讨会现场,策展组合肖戈和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发言)
策展组合肖戈和乔纳斯·斯坦普谈到,对于艺术而言,最重要的是艺术家面对艺术创作时的自由,完全的自由。如果谈到如何将自己留在艺术史上,艺术家们在学会运用绘画技术的基础上也可以多了解美术史。比如本次展览所采用空间的色彩来传达“心意”,不了解艺术史的观众可能只能看到不同的色彩,但是在了解艺术史之后可以理解策展人在选择色彩时,并非像通常策展人习惯的那样,简单地用颜色去烘托那些不易于独立展示的艺术作品,而是参考了中国传统五色观、艺术史及日常生活的基础上,为色彩增加概念化的意义和符号化的背景:如墙体的颜色采用了天青色或雷内·玛格利特作品中的天空蓝色;马蒂斯的代表作《餐桌:红色的和谐》(1908年)中的红色;伊夫·克莱因的《国际克莱因蓝》(1958年)中的蓝色;安迪·沃霍尔作品《自画像》(1986年)中的粉色;也有象征中国帝王的黄色;包括中国画的浓墨色;安塞姆·基弗在其作品《奥西里斯》和《伊西斯》(1985)中精心制作的赭棕色;以及来自国内社交媒体软件微信的绿色,上述色彩或许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
(研讨会现场,特邀厦门艺术家雷雷发言)
其中参展艺术家单晨晟、陈泽坤表达了自己对于创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的看法和体会,陈十三和陈末围绕艺术批评和阐释等方法论方面的思考,薛大威、酸痞、雷雷等参展艺术家分享了对于艺术创作的想法和体验。艺术家之间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体现了本次节目和展览独特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研讨会现场,海沧区美协主席林昌辉发言)
除此之外,海沧区美协主席林昌辉先生谈论到本次展览的一个关键词:“空间”。如何在学术体系更好地去推动和引导艺术作品的空间的归宿,以及艺术品、艺术家和收藏家三者之间的健康发展,这是对于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新挑战和思考课题。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秋地艺术中心欢迎更多观众来到展览现场,探索以艺术和设计为中心的生活新方式。在这里,房间可以是为艺术作品而定制的,而不仅仅是用艺术品去装饰房间;它将艺术置于形式和思想的生活方式中心,而不只是简单的摆设。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