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侨谊、凝聚侨心
今年以来
海沧侨团组织纷纷外出拜访海外侨亲
根植深情厚谊,加强文化交流
![](http://n.sinaimg.cn/fj/crawl/45/w550h295/20230530/420d-44af2c430d673a00a37d6e25f982a147.png)
继石塘谢氏世德堂华侨联谊会(厦门这个家族隔海三千公里守望相助,持续213年→)之后,日前,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一行16人,历经8天7晚紧张有序的行程,在马来西亚拜访了16个侨团组织和个人。
![](http://n.sinaimg.cn/fj/crawl/138/w550h388/20230530/87b5-2c21b70b85c55b189a61cbb2e28e973f.jpg)
大家先后达到吉隆坡、槟城、吉兰丹和马六甲等地,拜访了槟城世德堂谢公司、槟城九龙堂敦本堂林公司、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槟榔屿漳州会馆、槟榔屿三都联络局、槟城福建会馆、槟城植德堂杨公司、后柯柯氏瑞鹊堂、胡氏宗祠议事堂、庄氏宗祠和后井周氏岐山堂,以及漳州会馆主席陈来福先生、侨胞老前辈温子开先生和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颜天禄副会长。
![](http://n.sinaimg.cn/fj/crawl/98/w550h348/20230530/059e-b68e67c0cac753924372432eb925a0de.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117/w550h367/20230530/9f09-e90e9761ed7edc6cd53f27b0fc7dbeb2.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108/w550h358/20230530/90b3-32389aaf99b880c4e139b1e023a7b869.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98/w550h348/20230530/9352-c29f3c60ab3d70258123897d7c274f51.jpg)
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理事长颜汉忠表示,此次组团访问旨在增进侨情侨心。访亲团所到之处,受到当地侨团和华侨姓氏家族宗亲的热烈欢迎和接待。
侨乡桥乡,我们的故乡
清朝年间开始,为讨生活,一些海沧人下南洋找工作、做生意,马来西亚槟城是他们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大家在这里定居结婚生子。但是,时间并没有冲淡彼此的情谊,这么多年来,海沧与东南亚侨亲之间的交往一直是弦歌不绝。
远在东南亚的海沧侨亲长期兴资助学,支持海沧的教育。历史上,他们捐款全资资助沧江小学办学,筹办私立三都中学(后为现在海沧中学)等。
2014年4月,马来西亚侨亲温子开先生回海沧,个人捐赠3000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http://n.sinaimg.cn/fj/crawl/114/w550h364/20230530/4010-d8a1b984ca1b9720ee93e744aef0b1e6.png)
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理事长颜汉忠(左一)、副理事长颜笛(右一),居中者为海沧侨亲颜龙镖先生。
马来西亚侨亲颜龙镖曾每年捐资约5万元,支持海沧的助学活动。他还资助几名海沧本地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上大学,每月给他们生活费补助,一直到大学毕业。
疫情期间,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也主动对接支援马来西亚槟城福建会馆、三都华侨联络局、马来西亚马六甲颜氏公会、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中华总商会分会等,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抗疫物资。
当地的侨亲表示,海沧作为侨乡,为海内外侨民以及中外合作搭建了情谊之“桥”、文化之“桥”。
![](http://n.sinaimg.cn/fj/crawl/104/w550h354/20230530/ba02-b3b265d57f35a026fdefda76101f4689.jpg)
居中者为海沧侨亲代表颜天禄先生
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拿督威拉颜天禄认为,华侨华人能为当地与中国的互动往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宣介和践行者。
他还指出,华侨华人作为中华文化的民间使者,可在当地积极传播与弘扬具开放、中和、兼容及汇通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促成大家在文化上互学互鉴,进而实现国家之间的民间融合,助力推动双边共同发展。
![](http://n.sinaimg.cn/fj/crawl/207/w550h457/20230530/c90c-0caf6685c5e39ad85d98bb9715e9e08c.jpg)
据了解,海沧华侨三都联谊会是海沧最早的华侨社团,成立至今近一百三十年。
1851年—1881年,由于闽南沿海一带时局动荡不安,盗匪骚乱,政局动乱,三都(现海沧)周边百姓纷纷逃往沧江(现海沧社区)避难。地方乡绅为安顿难民,发起捐助难民活动,但因本地财力有限,三个月后,捐资无法继续下去,遂写信给马来西亚槟城的邱、谢、杨三大家族公司求助(后与林氏、陈氏等共同成立槟榔屿三都联络局)。
接到求援后,他们马上联络槟城海沧华侨组成筹捐组,并积极向附近东南亚国家三都籍华侨通报情况,请求支持家乡难民救济工作,得到华侨的热烈响应,踊跃向槟城筹捐组捐款。筹捐组把募捐来的钱陆续寄回三都。
![](http://n.sinaimg.cn/fj/crawl/117/w550h367/20230530/15d1-d0eb44c2fba71936bf610d0a0a052ed6.jpg)
后来,时局有所缓和,难民大部分返回厦门岛内,但马来西亚等地华侨捐款方兴未艾,槟城筹捐组为检查海外华侨捐献救济款落实情况,派代表回三都查账和商量处理救济后期工作事宜。
1896年,经双方商定,将三都沧江书院(今海沧中心小学)的筹捐临时机构改为正式社会团体,以当时的海沧行政区划三都(当时海沧属海澄县一、二、三都)为名成立三都联络局。
![](http://n.sinaimg.cn/fj/crawl/78/w550h328/20230530/2df6-a884096f2e69af5fcdbdff6f70aa7460.png)
1900年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成立三都联络局,海沧的三都联络局改为分局。
海沧的三都联络分局还是设立于沧江书院内,旨在协助保卫家乡治安、兴办故乡的教育及福利事业,联络沟通海内外华侨亲情。
槟榔屿三都联络局在历史上曾经筹资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筹集侨款建设福建省第一条嵩屿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