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简称心外科)正式复办开科,迎来“新生”。昨日(2月10日),在科主任孙勇的带领下,该科医疗团队顺利完成“开科第一刀”,成功为一名6岁的先心病小患儿完成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明明(化名)今年6岁,随务工的父母长居厦门。5年前,明明在外院做了一台手术,被意外发现心脏“房间隔缺损”的情况。因为年龄小,当时没有对此做治疗。期间仅在外院复查过一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生长发育迟缓,6岁多了,体重才22公斤。明明的父母带着他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尤颢主任门诊,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上腔混合型,大量左向右分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尤主任建议明明需要手术,把心脏上的缺损修补好,以免以后肺动脉高压继续进展,心脏功能进一步下降,导致无法治愈的状况。尤主任还给明明的父母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夫妻俩也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感谢。

  2月6日上午,心外科病房正式开放,明明就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号楼7楼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办理入院,成为开科后的第一名患者。

  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开展,医院领导术前召集了心外科、手术麻醉科、心内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信息中心、设备物资部、医务部、医保与物价管理部等各相关科室进行了协调统筹。心外科还帮助小患儿向厦门中山医院基金会申请到了5000元补助金,减轻他们的手术费用负担。针对患儿病情特点,从最有利于患儿的角度出发,心外科团队制定了体外循环下微创右腋下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案。

  2月9日上午9点半,手术顺利开始,麻醉团队应用先进的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新技术,让患儿不仅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而且能有效减轻术后的疼痛,加速术后康复。由赖可可主任医师带领的心脏麻醉与体外循环团队为明明进行体外循环转流,保障手术期间孩子心肺功能正常运转。心外科带头人孙勇主任医师、尤颢主任医师和陈旻赉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默契配合,共同为明明开展了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孙勇主任(右一)团队开展手术

  麻醉团队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技术

  体外循环团队全程密切监测,保障手术期间孩子心肺功能正常运转

  手术成功后由赵霞主任医师负责的监护团队顺利接棒,为明明在心外科ICU监护病房进行了精心的监护治疗(※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常规都需要进入ICU接受监护与治疗,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脱离呼吸机,确认情况安全平稳后再迁入普通病房),明明目前术后病情稳定,今天下午已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科室链接: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由著名心外科专家廖崇先教授初创于2001年,从这里走出了多名省市内知名的心外科专家。2014年后科室整体划拨给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2022年6月原址复建。今年2月6日起,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简称心外科)病房正式开放。

  科室现有的3位高年资主任医师孙勇、赵霞、尤颢以及心脏麻醉与体外循环负责人赖可可主任医师均为回归的“老中山人”。除了情谊深厚、实力过硬的医疗团队外,科室还配有优秀的专科护理团队。

  科室一期开放床位17张,主要开展各类心脏大血管创伤、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脏肿瘤、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等的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