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不到2千克,胎龄仅35周的早产儿带着不完美的心脏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垂危之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联合,为这名早产儿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先心手术,成功将宝宝从生死边缘挽救回来。

  关不上的心“桥”  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胎龄35周的早产儿小宝(化名)出生后不久,便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稍微动弹一下就喘不过气,检查发现他患有动脉导管未闭,过了几天,气促越发明显、心率加快、心脏逐渐扩大,靠药物已经无法缓解,必须尽快手术治疗。

  据介绍,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即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桥梁”,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动脉导管会自然闭合,但部分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却迟迟关闭不上,这使得主动脉中的血液分流,进入肺动脉,造成全身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引起肺高压,导致心脏扩大。”厦心副院长、心外科学科带头人吴锡阶介绍,“患儿严重时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喂养困难,只能依靠强心药物和呼吸机维持治疗,必须尽快手术。”

  厦心紧急驰援  多学科联合救治

  接到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会诊通知后,吴锡阶带领团队迅速前往,与市妇幼保健院林新祝副院长团队开展多学科院际会诊。由于早产儿太小,体重仅1.9kg,最终决定在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为患儿施行手术,降低转运风险。

  医护们迅速搭建临时“手术台”,对手术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开始。切口从患儿左胸第四肋间进入,由于动脉导管闭合不上,导致患儿的肺严重充血,原本粉白的肺变成猪肝色,并且动脉导管粗大,直径达6mm,组织很脆弱,稍有不慎就会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手术难度不言而喻。这不仅需要外科医生精湛的技术和敏锐的判断力,也需要麻醉医生、手术护士的默契配合。考虑患儿体重太小,麻醉药的选择及剂量的控制极为关键,厦心麻醉科负责人颜翩翩和妇幼保健院麻醉科贾俊香主任共同制定了麻醉用药方案,做好充足准备以应对术中的突发情况。

  在两院多位专家的携手努力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手术,患儿的动脉导管成功“结扎”,这座“桥”终于被关上了。术后,患儿的心率明显下降,血压、氧饱和度也趋于稳定,当天撤除呼吸机

  “感谢厦心心外科团队与我院的密切配合、紧密协作,为先心患儿赢回生命,我们将持续发挥跨院多学科联合的优势,提高救治力度,降低救治风险。”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郑直主任表示。

  作为厦门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定点诊疗机构之一,厦心具备成熟的先心病诊治技术,超过一半的简单先心病都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愈,复杂疑难先心病也能得到有效救治,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已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常态化院际合作,让更多患儿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