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北京冬残奥会将拉开大幕。

  据了解,

  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有多位晋江学子投身志愿服务工作,

  展现了晋江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记者联系到

  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黄妍珩、

  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罗海燕,

  听一听她们的冬奥故事。

  01

  黄妍珩

  曾是晋江经济报的小记者

  冬奥现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黄妍珩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出生于2001年,曾就读于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和晋江一中。值得一提的是,黄妍珩曾是本报小记者。她说,小记者的这段经历培养了自己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更加细致和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情。

  ▲黄妍珩在工作中

  北京冬奥会期间,她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又被称为“雪游龙”)担任雪车、钢架雪车团队志愿者,负责终点区雪车车辆调度、证件查验、交通引导等工作任务。

  ▲黄妍珩与中国雪车运动员金坚合影

  回忆起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她印象最深的是:冰墩墩同款黑眼圈、现场见证中国健儿创造历史、在异乡感受别样年味儿……

  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江人,黄妍珩和许多晋江孩子一样,看到雪的机会寥寥可数。为了参加选拔,她恶补了冰雪项目的知识,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冰雪活动,在实践中增加对项目的了解。

  从1月31日场馆正式运营到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在这20天中,黄妍珩感受着奥运光环下的竞赛气息与体育精神。

  ▲黄妍珩(前排左边蹲着)与中国、牙买加选手合影

  黄妍珩笑着说, 在志愿服务中,经常会接触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诉求的人。每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后,他们总会赠送属于自己国家或组织的徽章。每次看到自己志愿者注册卡上别满了大大小小的彩色徽章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感就会油然而生。“每一个徽章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是这段宝贵经历的美好见证。”

  2月11日,在“雪游龙”,中国选手闫文港获得一枚铜牌,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的最好成绩。黄妍珩在终点区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看见五星红旗在自己所工作的场馆冉冉升起,更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体育的魅力和奉献的骄傲,这个画面久久烙印在我的心中。”

  02

  罗海燕

  在晋江长大的新晋江人

  将参与冬残奥志愿服务

  罗海燕今年21岁,是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她是新晋江人,来自贵州的她自小在晋江长大,小学就读于池店镇屿崆小学,后来在晋江二中和养正中学度过了初高中时光。

  罗海燕表示,在晋江的求学经历,塑造了她开朗的性格和流利的英语口语,这是冬奥志愿者选拔面试成功的两大秘密武器。北京冬奥会期间,罗海燕在北京赛区的主媒体中心服务,主要负责场馆无线电设备的核验工作。经历了冬奥志愿服务初体验,接下去,罗海燕还将继续服务冬残奥会。

  “一辈子能遇上一次参与奥运会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能够为冬奥顺利举办出一份力,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当机会来到面前时,我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一个月,罗海燕和伙伴们就已经上岗,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有两天轮休。她坦言,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每一次帮助到别人,内心都会觉得分外满足。

  ▲罗海燕在工作中

  有一回,一位只会日语的大叔前来核验设备贴签,在罗海燕和其他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下,帮助大叔解决了燃眉之急。

  “工作结束后,虽然旁边有翻译志愿者,但大叔还是亲自拿出手机翻译了一句话,传给我们每个人看,上面用日文和中文写着‘中国人真亲切’,还跟我们交换了哆啦A梦的徽章。看到那句话时,心里暖暖的,尽管戴着口罩,但口罩之下的笑容传递出的真诚和热情是可以被感知到的,也勉励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把这份热情传递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2月4日晚,罗海燕进入“鸟巢”,以观众的身份观看了开幕式。回忆开幕式精彩绝伦的一幕幕,罗海燕仍心潮澎湃,

  “当国旗在面前升起,我卯足了劲想着一定要唱出最大音量,现在回看当时拍的视频,全是我五音不全的歌声,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在场的所有人,那一刻心中对祖国的感动和自豪是不言而喻的。”

  来源:晋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