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思明快报
在中心城区思明
有不少无物业、无围墙的老旧小区
随着城市人员流动加剧
这些小区成为新的
防疫重点和难点区域
妙招一
筑起“隐形墙”,守好“小区门”
“请你测下体温。” 在小学路的“大同雅苑”门口,只要有人员进出,便会小区保安迎上来。虽然这是无物业小区,但是小区成立自治小组,响应防疫号召。

自治小组骨干王远雄说:“小区后门已紧锁,我们还备有消毒水和口罩,免费给居民使用,一切都是为了大家安全。”
在小学社区其他无物业小区,网格员守在门口,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


小学社区党委书记肖毅蓉介绍,除了将大部分社区网格员安排到点位外,街道、区直机关都调配力量协助。
借鉴文明创建“片长制”的成功模式
思明区疫情防控工作
采用定片、定街区、定人督导做法
层层落实防控工作
在职党员带头定点包片
防疫一线的重要力量
禾祥西社区党委前两天,就召集了47名在职党员下到小区协助体温检测工作。


社区在职党员傅森辉说:“作为一名党员,趁着还没上班,为居住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绵薄之力,这是应该的。”


主动进社区、下到“责任田”,针对无物业小区力量不足的实际,思明区广大党员干部点对点值岗,在关键时期增援社区防疫一线,凝聚全区力量合力守好“小区门”。
妙招二
一栋楼一个微信群
网格员合力包干检测体温
“小张,你来啦。”昨日上午10点多,见到厦禾社区第四网格网格员张慧玲上门来测体温,家住湖滨西路74号103室的李阿姨,戴着口罩亲切地先打起招呼。测完体温后,李阿姨不忘感谢:“真是辛苦你了。”

78岁的李阿姨是独居老人,视力不好,看不清楚温度。作为包干这栋楼的党员网格员,张慧玲每天都会来。
“我负责的74号这栋楼是老旧无物业小区,共有25户,老人家比较多。”为了保障居民每天百分百全部测体温,张慧玲建立了楼栋微信群,每天让居民报体温,不会用微信的老人家则电话咨询,测量体温有困难的就上门服务。


厦禾社区党委书记张惠霞介绍,辖内老旧无物业小区共有17个,楼栋数近40个。一栋楼一个网格员包干,建立一个微信群,发展一位热心党员或居民组长作为信息员协助工作,通过微信报体温、电话访问、上门测量等方式,确保体温测量全覆盖。对有条件封闭的老旧小区,设立测量点。
地处老城区的厦港街道
开放式无物业小区多
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如何做到位呢
街道在辖内设立了22个体温检测点,每天上下午两个时间段为进出居民测量体温。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实际人流情况,这些检测点还会灵活调整、适当增加。
妙招三
运用小程序,线上来摸排
姓名、居住地、是否在厦、目前体温、家属体温……前几天,这样一个囊括所有疫情,摸排重要信息的微信小程序,出现在老旧小区“光明馨苑”的居民微信群里。
不到一天时间,小区89户居民三分之二以上都按要求填好健康状况调查表,把信息反馈给了社区干部。

“现在大家不方便走动,用这种方式沟通,我觉得很好,效率高又安全。”小区居民自治小组成员吴美榕说。
“小程序的灵感其实来源于孩子的学校。”禾祥西社区主任李艺芬告诉快报君,2日晚上,她在收到学校发来的填写孩子健康状况的小程序后,马上联想到可以将其运用到社区摸排上。
3日上午,禾祥西社区居民健康情况调查小程序就正式上线了,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将其转发到各自驻扎的居民微信群。当晚10点,社区就收到了超过500人的体温自测报告数据,个别居民还将发现的情况写在备注栏内,为社区提供疫情防控讯息。

“这两天一方面线上填报的人数在继续增加,另一方面网格员也在线下进一步核实追踪填报情况。”
鹭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防疫摸排采取“网格化+信息化+电话”的人群全覆盖模式,特殊时期尽量避免人群接触,线上线下结合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是普通居民,针对医护工作者、来自湖北或接触过湖北有症状人员的居民等重点人群,思明疾控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福建省首个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平台——火烧云健康管理在线。符合条件的申报者按要求申报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将提供免费上门体检服务。
因人施策、千方百计各出妙招
社区基层一线
紧紧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后一米”
思明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投身“疫”线防控工作
众志成城,凝聚合力,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