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浪调查
举手发言
  • 众说纷云
  • 李蒙记者:祝福新人!一大早看到这则消息,非常高兴。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对同性恋非常宽容,且视为美事。余桃断袖,为帝王的美谈,明清两代,更是流行的风尚。希望有更多的同性婚姻能美满和谐!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8) | 评论(4)
  • SuYu314 :每一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生活,同志出柜已经很不容易了,再举办这样一个婚礼,那是需要多少勇气,我祝福他们,能有这样勇气的人毕竟太少太少了。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404) | 评论(120)
  • 王永安微博:有种恶心的感觉。照此下去,人类会加速灭亡的。从这这个角度来看,同性结婚是违反人类生存繁衍之规律的,也就是反人类的,不值得提倡,更不值得沸腾欢呼!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9) | 评论(51)
穿越现场

“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生命……”“从这一刻起,我将更加珍惜我们的缘分!”10月2日晚上7点,婚礼上两位新人向对方真情表白。“亲一个!”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身着黑白礼服的两位新郎激情拥吻。“真是新鲜,两个新郎结婚。”“你看他们好开心啊!”这场婚礼的主角是两位新郎:24岁的陆忠和20岁的刘旺强。他们是福建首对公开结婚的“同志”。


陆忠和刘旺强,是福建首对公开结婚的男同志。婚礼在县城一家酒店举行,陆忠的大姐等5位同辈亲友以及来自广东、广西、北京等地约60位网友、朋友参加他们的婚礼。

  • 婚礼视频
  • 复古婚纱照
  • 另类婚纱照
  • 婚礼现场
现象透析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这种同性恋称为素质性同性恋。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这种同性恋称为境域性同性。最后一种是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性倾向有双向发展的可能。同性恋的原因与异性恋的原因没有什么不同,两者同样都是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其差别只是选择对像的性别不同而已。第一种看法是以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脑结构来考察同性恋问题。第二种观点包括精神分析的观点和行为主义观点。

生理因素

对双胞胎的性爱指向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兄弟中若一人是同性恋,那么另一人也是,几率高达50%以上。一项以4对同性恋兄弟为对像的DNA分析发现,3对兄弟的X染色体的一个特殊区域,兄弟两人竟有5个基因相同。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从幼儿起便产生性倒错,进而形成同性恋倾向。

心理社会因素

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一个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异性恋情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同时又受到同性的引诱,就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

比如童年时期的性别认同错误,家庭教育中性教育被忽视,或者被拒绝,或者被歪曲(异性化教育环境),乱伦行为等这些偶然的机会或者特殊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形成同性恋。

事件延伸

中国政府卫生部门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调查显示,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约占性活跃期男性大众人群的2%至4%,按此估算,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而根据卫生部去年底公布的数字,中国男同性艾者的艾滋病感染率约达1.35%。这一数字要比普通人群的感染率高将近二十倍。相爱无罪,但是要注意健康。

深度建议
  • 夏河
  • 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社会把同志人群归纳到了弱势群体中,很多没有独立思维的人也理所应当的接受了这种归纳。但我想反问一下?到底哪里弱势了?我完全没有感觉到啊,我一直强势的活着呢,没人阻拦我好好活着啊?人只有自强才能自信,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正视过自己又凭什么要求别人正视你呢?赶紧去吧那些他妈所谓的“同志圈子”都解散了!人家异性恋都没给自己划圈子,你们干嘛先把自己给圈起来呢?纯属庸人自扰。

  • 蔡康永
  • “我不后悔出柜,我无法把谎言藏太久,自己放得开,面对外界才会看得开。”“我亲近的朋友、媒体、合作伙伴其实早就知道。”“我只是爱上一个人,而我们刚好是同性而已。”“我相信能够勇敢作自己的人很幸福,我也承认自己很幸福。”“其实我不在乎对方偷吃,这话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信,一种则是自暴自弃,自信是因为我有独特的地方,跟别人不一样,至于自暴自弃……如果我要靠侦测才防得了,那也留不住他。”

图说故事
微博热议
  • 结语
  • 无论是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都只是一种情感的选择。相爱了,那就可以了。不要逃避现实,往往在逃避命运的路上,却与之不期而遇。不自信,自暴自弃等做法更能反映自己的懦弱。不自己争取,怎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不管你处于怎样的境况中,只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要过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做的是我们自己。

新浪福建城市频道出品 编辑:@花花未央_ 邮箱:huangchengrong@fjmail.sina.com.cn声明:新浪福建城市频道原创策划,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