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白内障患者 关注异常心理
白内障对人来说,不仅是视觉这一单一感官功能的损失或丧失,它还严重地改变并重新组合了每个白内障患者的心理活动。此外,周围的人对白内障患者所持的态度,也极大地影响着白内障患者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白内障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般的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从白内障患者自身来看,由于视觉丧失的程度以及残疾发生时间的不同,他们的心理状况也有许多不同的表现。
孤独感
这是白内障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情感体验。白内障患者由于行动受限制,又不能看到自身行为的结果,因而总是显得很被动,加上不能通过视觉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模仿,不能用体态语言与人沟通,这就影响了白内障患者与普通人的交往。因为看不见,白内障患者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看电影、打球、外出旅游……有些白内障患者经常处于唯恐有失的紧张状态中,怕明眼人讨厌自己,怕给别人添麻烦,不愿与明眼人交朋友,因而不得不长期把自己关在家里。他们强烈地感到不被别人理解,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增强。
自卑感
白内障患者由于生理缺陷,几乎都经历过自卑的痛苦。他们在生活、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要比普通人多得多,有时从他人(甚至亲属)那里又得不到正确的帮助,甚至会受到歧视或遗弃。特别是社会上一些人对白内障患者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白内障患者发挥自身的才智和潜能,使之成为与普通人一样的社会成员。这些,都可能使白内障患者产生自卑感。
内疚感和怨恨感
有的白内障患者因自理能力较差,仍然需要家人的照顾。看到自己的残疾使家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很对不起;有的白内障患者或因找不到工作而心中充满歉疚;有的白内障患者身为父母,看到孩子因为自己的残疾被人嘲笑、受人欺负,觉得很对不住孩子,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自己的残疾。如此种种,都会使白内障患者产生内疚感。
片面性和猜疑性
白内障患者由于视觉障碍,感知事物不完整,接触事物不充分、不准确,所以看事物往往出现主观性、片面性,先入为主,不易更改;不相信抽象的说教,而相信具体、形象。猜疑心重,不相信未经亲身体验的事,易造成主观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