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气血运行缓慢,而此时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寒湿邪,人就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老年的膝关节病。为此,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贴)疗法熏贴穴位,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您了解三九灸吗?您想亲身体验一下三九灸疗法吗?新浪福建健康频道携手福建省人民医院传统特色诊疗中心,开展“冬到三九话养生——三九灸”系列活动,听专家讲三九灸和冬季养生,报名免费体验三九灸(贴),一切都近在眼前,期待您的参与! [活动详情]
三九灸,祖国医学的瑰宝
三九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天灸保健疗法,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夏病冬治、冬病冬治”的“三九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通过在三九天行天灸疗法贴敷穴位,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详细]
三九贴增强人体抵抗力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可疏散体内的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利用药物敷贴穴位,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热药饼对人体不同穴位产生温热刺激,热气被吸收进不同穴位,也就等同于阳气进入体内,使体内阴阳达到平衡的状态。[详细]
“三九灸”与“三伏灸”一样,只是时间不同,一个是在冬天,一个是在夏天,治病的道理是一样的。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该法选用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的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充血,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从而治疗疾病。[详细]
哪些人群不适合三九炙?
1.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及瘢痕体质者不适宜做天灸。
2.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等也不适宜做天灸。
3.孕妇、感冒发热者也不适宜做天灸。
三九灸期间有哪些饮食禁忌?
天灸期间要戒食易化脓的食物,如芋头、牛肉、花生等,以及戒食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如果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必要时去医院就诊。贴药时要注意少吃花椒、狗肉、羊肉等辛燥之品;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忌辛辣食物;忌烟酒。[详细]
做三九灸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到中药店购买一些现成的艾蓉,再买一些大块的生姜,按照右侧的图示制作成艾柱,再准备好含95%酒精的棉球,三九隔姜灸就可以开始了。
将大块生姜切片
在姜片上扎眼儿
将艾蓉做成艾柱
把艾柱放在姜片上
治疗手脚冰凉的方法
治疗胃寒胃痛的方法
治疗颈腰疼痛的方法
治疗女性痛经的方法
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
......................................................
......................................................
......................................................
......................................................
1.孕妇、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和发热等热症、咯血患者以及两岁以下幼儿不宜接受“天灸”。
2.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伏灸”与“三九灸”应相配合,疗效才更为显著,一般3年为一个疗程。
3.贴药后,皮肤会有灼热感。若觉得灼热难受,则应及时将药去掉,避免损伤皮肤。如果贴药时间过长,偶尔会出现水泡,此时应保护创面,避免用手抓,致皮肤破裂而感染。天灸治疗后皮肤局部出现发红、发痒、脱皮或者起水泡症状,均属正常现象,可在家中搽皮炎平来治疗,如果水泡较大,应到医院进行处理。
4.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万花油以减轻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感染,必要时前往医院处理或擦烫伤软膏。个别人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擦抗过敏药膏或到医院处理。
5.贴药期间,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忌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及其他煎炸食物。不洗冷水澡,注意休息,慎防风寒。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