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千难万难朝拜到拉萨的老大爷

在博卡拉内观中心进行内观和禅修

在亚青,几万名僧人研习佛法

在五明学习佛法的僧侣们就住在山坡上的房子里

27岁的董丹丹,原来是位公司文员,都市白领,今年1月辞去工作,她依然带着去寻找另一种生存方式的念头,背上行囊,独自一人从福州出发,行经到西安、拉萨、尼泊尔,再回到福州;一路穷游、禅修、做义工……她来了一场77天的“勇敢的冒险”。采访时见到的丹丹鼻梁上架着副眼睛,身形娇小,说话语气温柔。就是这样的“乖乖女”,走了8900多公里的路,体验内观20日,独自深入大藏区的佛教重地,旅途中,她从都市白领蜕变为一个探索者。当被别人说她的洒脱和勇气时,她心里最清楚:纵有万般精彩,回归生活才是最后一站!

蒋勋先生在其文章《人需要出走》中说,对比旅行、旅游,他更喜欢用“出走”这个词。回想自己两个半月的旅行,丹丹说:“这也是一场出走。”

丹丹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在读大学之前,她甚至都没有出过福州。高中时期,她在电视上看到“父母在火车站不舍地送别离开家的女儿”的场景时,总是羡慕不已。上了大学之后,离了家的她,只要奖学金一到手,就立马收拾行李出门旅行。

毕业后,丹丹成为了物流公司的方案策划。今年1月,工作了两年多的她递交辞呈,并告诉大家她将在决定下一份工作之前进行一趟旅行。周围的人对这个行为都非常诧异,有支持、鼓励但更多的是担忧;27岁的年纪,更多的女孩应该是考虑嫁人生子,或是在事业上有所拼搏;而丹丹却将它们先搁置在一边,对她来说“感觉就是时候到了”,该出去走一走了。

要去独自旅行,家人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为了让父母安心,丹丹除了给他们做一些思想工作,还常常装着不经意地和他们介绍自己将要去的地方;后来在旅行途中,她也每天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让父母放心。

丹丹原定的旅行计划不过短短的半个月。可当她背起包上路时,她觉得自己似乎停不下来了。从福州到拉萨的路上,不再囿于一隅之地的她见到了广阔的世界,到了许多她从前只在地理书上见过的地方。在尼泊尔给人当翻译,连带着帮在拉萨摆摊的朋友砍价;在雨夜搭车走过川藏线最危险的通麦一线,到达理塘青旅时,旅店里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你一个女孩子居然晚上过来!”

77天的旅行,丹丹只花了7500元。去哪儿都靠两条腿迈,体验了“穷到没下限”的生活。但“降低欲望的时候,人反而也变的容易满足”背着行囊,清清爽爽地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心灵的自由,和有钱没钱无关。这样的经历,如果不离开繁华的都市,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吧。

丹丹离开拉萨之后,一路向西进入尼泊尔。她在尼泊尔待了45天,并在加德满都的内观中心参加了内观课程。内观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课程期间所有学生需要保持身体、思想及语言上的静默,所有学员在课程报到时就要上交护照、钱,所有电子产品、笔、纸等“违禁物品”,在课程中禁止任何身体、眼神、手势的接触,与外界隔绝。每天从凌晨4:30开始,打坐禅修到晚上9:30。这样枯燥而孤独的打坐让丹丹很崩溃,不过她依然努力坚持了下来。在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打坐里,她第一次静下心来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呼吸:原来,呼吸有这么多的温度、每一个呼吸都会在鼻翼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内观打开了人的觉察能力,让人未曾去关注过的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一路走来,丹丹在拉萨遇见了从新疆千难万难朝拜而来的老大爷、在搭不到车时遇见了默默陪在身边的藏族同胞、在亚青遇见了不畏风雪依然露天学习佛法的乌姆……这些都让丹丹感受到了信仰上的冲击。

从成都准备回福州的前一天,丹丹看到一本游记,里面提到了亚青和五明。这两个书中提到的避世胜地让她心生向往。似乎冥冥之中有什么安排,丹丹一路搭车顺利地到了这里。

在亚青,眼前的一切是如此震撼。亚青又称乌姆岛,一大块平地上挤着密密麻麻的用木头、篷布简单搭造的小房子,几万名乌姆(藏族尼姑)就住在这里,房子小得连身子都不能卧下。海拔4000多米的亚青还动不动飘下大雪,生活水源在很远的地方,电时不时会停掉,水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时不时会停电。可无论刮风下雨,这些僧人每天早上都会聚集在寺庙前的空地上研习佛法。有些日子,亚青的雪厚得可以把人给埋住,可她们也从来不曾间断。

五明和亚青各有三万左右的僧尼,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愿意承受困难来到这里学习佛法?是什么东西吸引他们到这里来?“从我们的价值观里很难去理解这件事情,我不想把他们描述得太悲情,但习惯性地会提起这里有多艰苦”,可物质的匮乏却折射了他们精神层面的富足。这些藏民可以忍受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但他们的笑容和眼神,却让人觉得非常安定。

在五明时,丹丹借宿在一位老乌姆家。老乌姆的住所非常小,几乎只能刚好两个人容身。老乌姆晚上把自己最好的被褥铺好给她睡,用亲手做的青稞面和糌粑招待她,虽然两人语言不通,但从老乌姆关切的眼神中,丹丹读懂了她的真诚与关爱。

搭车到达成都,再坐火车回到福州。在火车上的丹丹没有即将到家的喜悦,相反的,她很焦虑。她已经预料到等这趟旅行结束后回到家,肯定会有很多人问她这趟旅行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她觉得自己没办法给出一个答案。后来她想通了一些:这趟旅行下来,她只是意识到之前关于意义的定义并不贴切:找一份好工作、找一个好人家,我们生活的意义似乎只是“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而旅行归来的她说:“一趟77天的旅行对于整个人生的影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我只是在这段旅途中认识到——不必追求每件事情都需要有意义。”

旅行带给人的更多是一种和日常生活不同的体验,在我们不熟知的世界,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人,怀揣着各自的信仰努力生活着。那不妨像丹丹一样“出走”一次,走一段有无限可能的前路,发现一个有无限可能的自己。

一次旅行也许只能算是一道裂缝,给原本的生活一丝看见外面世界的机会,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现在,辞去工作后的丹丹帮着朋友经营一家心理咨询室,计划每半年去一次内观,争取每年出去旅行一次。(文/严晟文)

新鲜旅人.福建

半月刊

新浪福建生活互动部.旅游频道出品

主编:杨俊(@庄昇沉

本期编辑:周荣婕(@皮可汐)严晟文(@严盖世

美工:严晟文(@严盖世

新浪福建旅游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专题图片作者为@董小姐_dan ,转载请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