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达人鼠标滑过看微博

水为刀

水为刀,祖籍山东,在福建生活了几十年。因为早年在武夷山结识很多朋友,也因为爱茶,他经常有事没事就去那儿走走,叙叙旧,泡泡茶,发发呆。他说茶,寻到自己喜爱的口味就好,不必追求“名茶”;他说武夷,这里适合慢一点,再慢一点。

游山玩水之外的武夷山

每次到武夷山的心情都是愉悦的,但感受却不同。山还是一样的丹山,水还是一样的碧水,人还是那帮朋友,茶还是他们焙出来的茶。不知为什么,人离去,心却留了下来。

天心寺的大红袍、止止庵的白鸡冠、马头岩的铁罗汉、牛栏坑的水金龟、洋墩岩的百年老枞、慧苑坑的肉桂、竹窠的水仙.......各有各的玄妙。我这一介俗夫,不敢妄称善品,姑且先读吧。

数据标题文字1

茶山

穿越武夷心动脉

如果说天心岩是武夷山的心脏,那么三坑两涧就是武夷山的心动脉。

这里分布着武夷山岩茶最好的茶山和品种,九龙窠的母树大红袍就不用说了,慧苑坑南面鬼洞的铁罗汉、慧苑火焰峰下外鬼洞的白鸡冠、天心岩旁杜葛寨的水金龟,与之相邻的马头岩的半天腰,这武夷山岩茶四大名枞均与之密切相关。【游记:行走在武夷山的龙脉】

数据标题文字1

初夏时分,是武夷山最美的窗口时分之一。我已闻到了岩茶炭焙的馥郁,便整理行囊,约上三五好友,进山找茶去。漫步在三坑两涧,掬一捧留香的水,嗅一嗅野百合的芬芳,喂一喂山涧里的小鱼儿。【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山崖之上的那丛大红袍茶树,大红袍之鼻祖是也。如今再怎么有福,也只能喝她的徒子徒孙们的茶了……【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慧苑坑是武夷岩茶的重要产地.坑内的水仙以高丛居多,古井老枞更是八面威风,口感相当震撼,霸气不让顶级肉桂。【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相传,马头岩的三花峰半山腰处,有一陡峭的茶园,一位采茶女不慎失足坠崖,化作茶妖,其妖身只有垒石道观的道士才能看见。”【继续阅读】

茶事

又是一年茶季到

转眼一年武夷山茶季又到了,再不上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关于武夷山的茶,本不想多废话,因为每个喝茶的人对茶的认知程度不一样,境界也不同。买茶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不买茶。花万八千买的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一定要值这么多银子。

时值茶季,点到为止。

【武夷拜茶之老枞水仙】

数据标题文字1

如今还能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山小种了吗?有!但我相信已是凤毛麟角了。整理影像档案时翻出了07年5月在桐木深山老林里做客制茶小村时的照片,凭吊之情油然而生……【继续阅读】

茶路

万里茶路第一站

下梅与茶的缘份像是一个传奇。这里曾是明末清初闽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这里曾是“晋商万里茶路”第一站,这里曾经“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然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武夷岩茶只要顺闽江而下就可出口。于是,武夷山地区的茶市中心从下梅转移到赤石。盛极一时的下梅慢慢走向衰落。【下梅记忆】

数据标题文字1

下梅的兴旺与衰落皆因为茶。因茶留下的文明遗存与今日的生活融合在一起,高高的祠堂还是隐约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下梅独特的魅力风韵犹存。【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慢步在这里,可以琢磨这些建筑和故事。而不用担心,过多的游人抢占了你的镜头之前,嘈杂的声音,催赶着你快步向前。【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那时候的赤石有“小香港”之称,据村中老人介绍,当年村头村尾甚至有驻军把守,村内店铺林立,大小茶庄四布,灯红酒绿,商贾云集。【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历史经常是荒谬的。武夷茶放着4天的水路不走,非要水陆兼程,转运万里千里外的恰克图、广州和上海,堪称荒谬绝伦……【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云海

水墨天游

在武夷山,常规的拍云海的点,一般都会选择天游和虎啸岩,拍日出会到大王峰。

到了山脚下,天色已蒙蒙亮,但能见度也只有50米左右,正应验了进天游的那个山门石匾上所云“峥嵘深锁”。到了半山亭,听到朋友在山顶的一声长啸,回声悠长。不禁地我也放了一嗓子,引来众多的呼应……【云海美图】

数据标题文字1

记得早些年,武夷山的朋友想我了,就来电话说,今天早上有云海了,赶快来吧。可是这些年无数次来到这里,就没想起要起个大早,去拍武夷云海。【继续阅读】

兰汤村

养在深闺的浪漫

这些年无数次往返于福州与武夷山这两座城市之间,耳边时常有朋友在抱怨,大致都是对武夷山山水以外情调的诟病。当游人们白天爬完天游,坐完竹排,被满大街的大红袍、正山小种涮得云里雾里,一到夜晚,一股莫名的空虚便随之而来。山爬多了脚抽筋,茶喝多了睡不着,你还有闲情逸致晒晒太阳、发发呆?【武夷山适合发呆的地方】【留下时间阅读与回味】

数据标题文字1

来武夷山的客人,也未必都是来“找茶”的。对于来找乐子的人来说,酒精和咖啡因是不可或缺的,至于口感和纯度其实并不重要。醉翁之意不在酒,邀三五好友把盏言欢,此处甚佳。【继续阅读】

枫坡村

应被重视的民俗

拔烛桥活动是从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时间。一般都是下午两点左右开始一直到午夜,中间除去晚饭时间。从娘娘庙出发,花灯队伍和烛桥队伍绕村鱼贯而行,头尾相连近百米。队伍的最前方由两对金童玉女手执书有元宵、庆祝等字样的花灯为先导;后面跟着多人扛着的竹制灯船和花灯宝塔,再接下来就是锣鼓队和三座神龛,最后由烛桥队压轴。【拔烛桥纪实】

数据标题文字1

当烛桥点上火把之后,一道火龙横空出世。由三十几位壮小伙组成的烛桥队,翻滚着前行,在夜色中形成圆形的光轨起起伏伏,高潮迭起一直延续到零点过后……【继续阅读】

数据标题文字1
本期专题由@新浪福建旅游 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执行编辑:@皮可汐      美术编辑:@Dirk_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