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长汀经验”掀闽生态省建设新高潮

2011年12月、2012年1月,短短一个月间,习近平副主席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两次作重要批示,这让福建人民特别是老区人民倍感温暖。

“长汀经验”三大法宝 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同步

长汀由水土流失严重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宜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模式,同时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长汀“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的治荒法宝值得借鉴。

焦点图

不支持flash

长汀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

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是按照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规律,依靠大自然力量修复生态,辩证地处理水保生态建设问题的成功实践,留下了值得借鉴的做法与经验。[详细]

 严格封禁做到三个建立

一是建立了规章制度,明确封山育林育草的目标、任务、范围、措施、责任、队伍、考评等及对违约行为的处罚措施。二是建立专业护林队伍,形成“县指导、乡统筹、村自治、民监督”的护林机制。三是建立疏导用燃的渠道,对封禁区群众烧煤每个煤球价差补贴,沼气池建设补助,解决群众用燃后顾之忧。 [详细]

 开发治理做到三个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与治穷、与发展绿色产业结合、与防灾减灾结合,着力把低质低效的水土流失地变为优质高效的茶果园,变废为宝。[详细]

 强化领导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组织落实。县、乡(镇)成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县委书记、乡(镇)书记任组长;二是责任落实。建立领导挂钩责任制,治理开发任务完成情况列入部门、干部目标管理考核。三是人员落实。重点乡(镇)水保、林业站人员不包村,专抓治理工作。[详细]

 预防监督做到三个加大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干群“守土有责”意识。主要做好面向公众、面向校园、面向企业的宣传活动;二是加大审批力度。对新上的生产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执行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三是加大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整顿稀土矿点、采石矿点。[详细]

 项目管理做到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项目质量标准及验收要求与方法,县成立项目质量管理及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专项督查。二是建立项目管理卡、管理图,对每一具体措施的地点、数量、责任人(施工、项目、技术)、质量、业主等方面造册登记,做到图、表、卡整齐规范。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三是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和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及资金使用安全、干部安全。[详细]

 依靠科技做到三个创新

一是创新理念。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变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为顺向进展演替。二是创新技术。遵循植物地带性规律,因地制宜,创新了“等高草灌带”等治理技术。三是创新机制。筑巢引凤,营造“科技聚群盆地”,邀请1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到长汀开展新技术、新模式实验,建立开放式、多元化博士生工作站,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详细]

 启示一:贵在持续

长汀县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二十几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长汀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198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考察长汀,写下了《水土保持三字经》,同年,省委、省政府把长汀列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并组织省直有关8个单位联合治理,拉开了长汀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的序幕。1999年、2001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专题考察、调研长汀县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批示。从2000年开始至2010年持续11年时间,省委、省政府将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每年省直有关部门筹集1000万元用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掀起了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高潮。[详细]

 启示二:贵在实干

一是组织管理突出“实”。县委、政府出台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与分工,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二是项目前期突出“实”。长汀县于1999、2003、2007年对全县水土流失进行卫星遥感调查,以小流域为单元,分类型分措施登记建档,建立全县项目库,在此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年度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审查论证,力求措施得当、布局合理。三是项目管理突出“实”。项目管理做到三个规范,即规范质量标准、管理措施、资金审批。四是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长汀各级党委、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民心工程”、“生存工程”、“发展工程”和“基础工程”,积聚全县人民的合力,发扬老区人民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治理水土流失。[详细]

 启示三:贵在创新

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因长汀制宜,因长汀施策的原则,通过创新理念、技术、机制、管理,探索出了一条适宜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路子:“反弹琵琶”治理理念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等高草灌带”、陡坡地“小穴播草”、“草牧沼果”循环种养、乡土树种的优化配置等技术提高了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科技协作机制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科技含量;资金补助机制调动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创新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卡,实行项目管理终身制,保证了水土流失治理的质量。[详细]

 启示四:贵在为民

长汀一直把水土保持工作与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相结合。首先从解决群众的生活入手,建立疏导用燃的渠道,烧煤由政府出资补贴,建沼气池给予补助,引导农民以煤、电、沼代柴。二是鼓励农民开发性治理荒坡地,变水土流失区为经济作物区,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地方特色产业的结合。三是积极探索和推广“草牧沼果”循环种养生态农业,解决农村燃料和肥料问题。四是注重水土流失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大力发展以针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非农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民因农事生产及其它因素对大自然的破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