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兰在报告中用16字概括“福建精神”:“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这16字的“福建精神”既反映了福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福建的具体体现。[详细]
要强化转型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三农”工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完善规划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突出支撑保障,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详细]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详细]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积极实施全方位高水平大开放战略;加快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详细]
深化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推动两岸交流,增进民间往来;加强通道建设,构建综合枢纽。[详细]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提高依法治省水平。[详细]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进文化改革创新。[详细]
目标:人均GDP赶超东部平均水平
摘要:到2016年,福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要实现翻番,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详细]
目标:建多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摘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石化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钢铁工业打造东南沿海新兴钢铁基地和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详细]
目标:把厦门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摘要:着眼于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加强港口资源整合,重点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福州国际航运枢纽港和湄洲湾主枢纽港,推进以枢纽港、陆地港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节点建设。[详细]
目标:民生投入增长高于财政增长
摘要:确保民生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重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力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详细]
目标:成为两岸事务商谈重要协商地
摘要:与台湾有着独特 “五缘”关系的福建,要争取两岸相关机构来闽设立办事机构,推动福建省成为两岸事务性商谈重要协商地。加快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