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4月11日晚上10点,同安公安分局大同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电话,称自己孩子被诈骗转了大额钱款给对方。透过电话,群众声音焦灼:“12万元呢!”
民警立即在电话中指导报警人停止一切操作,并坚决不要透露银行账号、密码或支付验证码等信息。同步,火速出警赶到报警人家中。
受骗的是报警群众的女儿小美(化名)。小美是个学生,平时喜欢追星,加入了号称某明星的网络“粉丝群”,并在别人推荐下,加了自称是该明星的QQ号码。 4月11日,小美突然接到这位明星“代理律师”的添加好友信息。通过添加后,“律师”便以小美恶意添加某明星为由,表示要起诉小美。甚至,还发来一段煞有介事的“警察录像”,吓唬小美说,不仅要告她,还要让警察抓她。
小美吓坏了,便在“律师”指导下,用妈妈(即报警人)的手机在某购物平台操作,共20次购买价值12万元的游戏点卡。直到小美妈妈接到第三方平台的电话,才知道小美花了这么多钱。见到母女二人都处于惊慌失措之中,民警一边安抚两人情绪,一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点卡平台取得联系,由于介入及时,小美所购买的点卡还处于可以取消订单的状态。最后,经过一番努力,民警于当天晚上10点30分左右将12万元全数追回。
事件分析:
其实,这是一个骗子设的局。所谓的“律师”和“警察”两套措辞之间完全不符合逻辑。这种手法,在厦门第一次出现,方法拙劣,但对低龄人有用。犯罪分子的狡猾之处在于:他们在选择作案目标时,就进行了精准筛选。因此才有像小美这样的低龄受害人入局。
平安寄语
加强对孩子的反诈教育
管好支付账号和密码
●陈火水(同安公安分局大同派出所民警):
此案中家长疏于对智能手机等设备的管理,险些酿成重大损失。 这也提醒了我们:对小朋友要加强教育,凡是涉及转账支付的操作,均应当主动告知父母;而家长对支付账号和密码,也应当妥善保管。
在成功追回款项后,小美全家在民警指导下,下载了“国家反诈App”。希望借此事件,提醒市民增强反诈意识,尽快下载“国家反诈App”,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本组文/本报记者 房 舒 通讯员 郑茂林 陈 娴
本组制图/张平原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