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立足发展实际,努力更快更好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图为五缘湾海峡新岸。(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湖里的城中村正加速蜕变——头顶的“蜘蛛网”消失了,“断头路”打通了,管线埋好了……2024年,湖里区持续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全面完成19个城中村“两改造”任务,总体转入“三提升”阶段;2024年,湖里区获评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湖里区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作为厦门市中心城区,湖里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湖里发展实际,对标对表,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在更快更好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中展现更大作为、取得更大突破。
推动科技创新
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今年九八投洽会前夕,湖里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厦门荣佳-百信AI智慧科技产业园开工,打造以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AI生产设备为主题的全生态制造产业园。
湖里区率先全面启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工作,在提高有效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打造新型科创园区和2.5产业空间,让现代工业、先进制造业符合政策导向、产业更新提升。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湖里区持续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的政策、机制,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高能级科创平台。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建强科创服务联盟、应用场景创新服务中心等平台,构建以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专业服务资源汇集的“科创湖里”直通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培育。下一步,湖里区将探索设立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等工作机制,探索柔性引才、异地用才模式,并完善适应科技创新引领需要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释放发展新动能
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建立“一个窗口、一条龙”再开发服务机制;出台《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实施规划(2024-2029年)》,明确四大目标、十大任务,梳理形成了首批164个支撑项目;推动落地首笔新能源贸易领域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试点……持续深入、活力四射的改革开放举措,是湖里区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聚焦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湖里区将更加主动融入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大力推进金砖数字街区建设,持续深化区属国企国资改革,完善存量土地、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机制,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同时,推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各类闲置资产资源临时利用机制、专业策划谋划支撑机制、项目效益评估机制,探索景区、商圈可持续发展路径。
文体旅商融合
激发城市新活力
2024年,拥有厦门海上世界、五缘湾湿地公园、厦门国际游艇汇等丰富旅游资源的湖里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不断聚集人气、留住人气,持续“吸粉”。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湖里区将加强文体旅商整体策划研究,注重海域、山体、公园等空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升融合的水平和层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动影视、艺术、音乐等行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体育+”消费场景,建设多层次体育运动场馆;完善以高端酒店为引领、特色主题酒店为支撑、经济型旅游民宿组团发展的住宿体系。
同时,湖里区将制定实施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精品旅游线路,维护旅游市场发展秩序——优化提升海上世界、SM商业城等重点商圈功能品质,加强环境营造、品牌打造、引流策划和营销促销,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网红经济、潮品经济;深入推进城中村管理、服务、商业业态提升,建设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
坚持民生为本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4年,湖里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5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新一年,湖里区将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人力资源产业融合发展、社区劳动综合服务、东西部劳务协作、“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等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企业用工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精准匹配。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湖里区将巩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成果,全力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同时,湖里区还将持续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统筹、布局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内设机构规范、绩效评估机制完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照料中心、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