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宣传之际,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保护区事务中心推出了白海豚保护原创歌曲MV《白海豚之约》。歌曲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在各媒体平台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24年9月26日,于泉州海域搁浅的白海豚“乐宝”在厦泉两地人员齐心救护下,回到了它的老家——厦门西海域。该事件,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高度普及,随手拍白海豚,似乎成了厦门市民的生活习惯,不时就有白海豚的镜头点亮城市热搜。它们在厦门湾,在鼓浪屿,在渡轮游客的视野里,追逐嬉戏,已然成为厦门最亮的一颗星。
对厦门人来说,这是看似平常的一瞬。但实际上,厦门是全国唯一可以在城市中心遇见中华白海豚的滨海城市。
因为生活习性的关系,白海豚天然地适应近海的生活,因此也与人类 生活接触更为紧密。这实际上对于我们城市的资源规划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如何让白海豚留在我们身边,却不影响各自的生活,让岁月静好。
白海豚是这样,黄嘴白鹭、栗喉蜂虎、文昌鱼也是如此。
因为身处城市中心,因为海洋天然的流通性和开放性,厦门珍稀海洋 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法用一堵有形的墙,将珍稀海洋物种保护起来。 那么,如何在开放中,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既守住边界,又相互交流,自 然成为城市规划中的关键要务。
从 1997 年厦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开始,某种意义上,我们就给自己上了一道紧箍咒。西天取经的路上,既需要奔放的想象力,又要有规则意识。在城市资源规划过程中,既要保护,又要发展。这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的“既要”和“又要”,落到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工作中,就是 要在城市建设的前期,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前布局;在建设过 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在突发事件之时,及时管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同时,实施高水平的保护!
闻一多先生说,写诗就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是韵律,是诗的规则; 跳舞是人的能动性和想象力。面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考题,对于城市资源 规划者而言,何尝不是在创作一首关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诗?
显然,这还是一首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的长篇。
要答好这张卷子,写就出一首美好生活的诗歌,不仅要城市资源规划 的统筹引领和前瞻性,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保护。
因为厦门就是我们,我们也是厦门。
来源:不懂实验室
图片来源: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