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5日

  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

  将厦门岛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插在了神山山顶

  厦门迎来了解放的胜利曙光

  75年后的今天

  这里早已不见当年的硝烟与战火

  昔日的荒野滩涂更实现了华丽蝶变

  今天的大型全媒体报道《一起走过》

  看湖里区如何传承红色精神

  建设更高水平中心城区

  当时间的年轮拨回厦门解放前,那时的厦门,百姓啼饥号寒,度日如年。今年88岁的陈缘,是土生土长的殿前人,回忆起1949年时厦门解放的场景,她历历在目。

  湖里区殿前街道居民 陈缘

  (后来)大炮打得声音很响,我们全家人都躲在床铺底下。后来才知道是解放军来解放厦门。

  在解放厦门的战役中,神山是厦门岛北部的制高点,距离解放军的高崎登陆点2公里,距离石湖山登陆点1公里,攻下神山,登陆战就能得以巩固。

  湖里区殿前街道居民 陈缘

  这是我爱人参与解放厦门战役后,写下的信。

  1949年,她的爱人周洪悦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29军85师的一名战士,参与了神山战斗。

  湖里区殿前街道居民 陈缘

  他最深刻的就是为了攻占神山,他的战友第一个扛起五星红旗,但是不幸倒下了,后来大家一个一个接力,最后才把五星红旗插到神山上。

  当时的《人民日报》对解放厦门的战役进行了十多天跟踪报道,并第一时间以《把新中国国旗插上厦门岛》为题,在头版传递捷报,这在解放战争的其他战役中是十分罕见的。

  厦门解放后,一岛孤悬海中,是其面临的发展困境。那时,厦门与内陆的交通,被一湾厦门海峡隔断,二者之间的唯一连接点就在高崎和集美两岸,想要往返岛陆之间,只能靠船摆渡。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从高崎建起的高集海堤破土动工。今年77岁的林振其,生在高崎、长在高崎,他说,海堤的开工建设,是改变厦门一方孤岛的决定。

  湖里区殿前街道高崎社区居民 林振其

  这个海堤确实不容易,(参与建设)海堤上万名(建设者),他们都是手扛肩挑,全靠劳力把它建出来。他们要与天斗、与海斗,还要和国民党骚扰的飞机斗,在短短两年多就把这条2000多米的海堤建成。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者们仅凭钢钎、大锤、板车、木船等简陋的工具,创造了“石龙跨海”式的奇迹,饮水用电、交通就业、海防战备等问题悉数解决。

  海堤史料照片

  林振其告诉我们,他会永远记得海堤建成的那一天,他和家人就站在海堤旁,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鼓掌,更为建设者们“移山填海、团结奉献、科学创新、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而喝彩。

  湖里区殿前街道高崎社区居民 林振其

  小时候我们在海边(出行)就要坐船,现在整个交通非常方便,交通进出岛的通道,厦门大桥、杏林大桥……高崎国际机场都是在高崎,应该说高崎是一个缩影了,所有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依托地铁、码头、五桥两隧、高崎国际机场等交通动脉,以及自贸试验区、火炬高新区等创新高地,如今的湖里区,正持续迸发出强大的经济动能,高端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影视文创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借助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腾飞契机,辖区企业元翔货站已扎根湖里20多年。相关负责人说,湖里是一块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业热土。也正因如此,三年前,他们又在湖里区成立一家新公司,专门服务跨境电商业务,如今已连续三年业务量实现翻番。

  元翔空运货站(厦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梁菲力

  我们感觉湖里营商环境非常好,而且它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能够听进我们这些企业的声音,及时去调研,去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早点抓住商机,这也让我们企业经营更有信心和底气。

  75年来,从解放厦门岛的第一面红旗,到连接海岛的第一个填海工程;从厦门经济特区的第一声炮响,到响应跨岛发展的“岛内大提升”……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记忆符号,早已转换成为自强不息、英勇无畏、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湖里人民赓续前行,奋楫争先,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湖里区居民 林汉忠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本来我们这边是盐碱地,很荒凉的,现在变得非常繁华了。

  湖里区居民 洪志强

  现在一些死巷子都已经打通了,路也重新都铺了。天空上面那些杂乱的电线已经全部都重新整修,现在一抬头就能看到很明亮的天空。

  湖里区居民 徐建设

  我们小区里就有一些养老的食堂,包括小区周围有些健身器材,健康步道,还有里面球场的一些设施。我们生活在湖里区,大家感到很幸福。

  来源:湖里头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