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记账本到支付清算系统,从一笔转账需要5天到实时跨行转账,从人工处理到数字化智能化……这是张育春亲身参与、见证的兴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发展变迁,也是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升级跃迁的一个生动微观缩影。
“每到项目出现堵点,或者业务遇到困难,我们总是会第一时间寻求育春姐的帮助。到后来,仿佛‘张育春’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支撑我们跨越艰难险阻的一种精神、一股力量。”兴业银行支付清算团队成员纷纷提到一个名字“张育春”。
张育春
目前就任于兴业银行运营管理部,32年如一日,长期扎根支付清算业务一线,从手工化、电子化、线上化,到移动化、智能化,带领一批又批兴业人投身清算支付系统建设,推动支付清算业务转型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在今年8月举办的兴业银行36周年表彰会上,张育春荣获2024年度“兴业工匠”称号。
探索“天地对接”
从传统人工处理到资金汇划电子化
从手工记账、填单、跑单,到邮局发电报汇款、对账、抓乌龟(查找账务不平原因的俗称)、年终决算……
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张育春感慨良多。1992年,她自学校毕业后,怀着对金融工作的憧憬与热菜,加入兴业银行, “那时大多数业务都由人工处理,这让我对业务操作流程、会计处理等有了深刻理解,也积累了深厚的银行会计专业知识,锻炼了业务处理能力,养成细致认真、严谨专注的态度,做‘工匠’的想法从那时开始萌芽。”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忙碌的工作日,正在日终结账的张育春接到一个来自分行网点的求助电话,该网点的重要客户有1笔紧急资金需要尽快到账,而对当时人力有限的网点来说,传统的人工资金汇划处理模式给他们带来很大工作压力。
张育春敏锐察觉到,“传统人工处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客户对业务处理时效性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势不可挡。”想到还要做到,作为业务骨干,她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到兴业银行接入电子联行系统(天地对接)建设工作中去。系统上线后,资金汇划到账时间从手工时期的4-5天缩短为1-2天,兴业银行资金汇划电子化进程取得“质”的突破。与此同时,张育春也从一名柜员逐步成长为清算主管。
上线二代支付系统
跨行资金到账从1天缩至5秒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资金到账时间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2009年,人民银行组织启动二代支付系统建设。项目启动当天,张育春也信心满满地立下目标,“我们要打造一个响应迅速、实时处理、交易精确、数据准确、稳定安全、持续运行的支付系统!”
然而系统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遇到的困难挑战超出预期。但张育春和她的团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将抽象需求转化为具体场景,会议室的墙面上贴满了便签纸,每一张都记录着一个创意或解决方案。在测试过程中,她和团队成员模拟各种极端情况,在一次次测试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和无数次测试修正,支付系统终于成功上线。
“这么多年来的笔记本,育春姐都没舍得丢掉,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系统建设的经验,叠在一起有那么高,她说这些都是同志们多年心血的见证,要传下去,让我们这些‘后生仔’好好学习,在支付清算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新入职的员工比划着双手说。
新的支付系统让兴业银行支付清算工作实现新的飞跃——跨行资金到账时间进一步缩短至5秒,服务时长延长至7×24小时,日均支持汇划笔数从27万笔提升至1700万笔,日均汇划资金从4700亿元增长至1.5万亿元,业务直通率从35%提升到78%,系统运行稳定率常年保持在99.988%以上,获得监管部门和同业机构的纷纷好评。
“这个过程虽辛苦,但成效让人欣喜,再苦再累也值得了。”十年间,张育春也成长为兴业银行清算业务专家,多次代表兴业银行参加人民银行业务标准制定和方案论证,并成为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业务管理办法编写组成员之一。
推进银联贷记渠道整合
努力实现效益与安全平衡
“2015年前后,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为快速抢占市场,各机构开始分头对接银联系统,导致形成系统烟囱、重复建设。”摆在张育春面前的是一道新课题——如何解决系统多头建设带来的业务管理分散、内控弱化等潜在风险?
作为具有多年清算业务管理经验的专家,张育春主动请缨,牵头开展银联贷记渠道整合工作,新建“银联贷记清算系统”,由兴业银行总行统一接入中国银联,统一清算、统一作业,并将银联存款通过系统功能还原到业务发起行,恢复银联贷记作为资金清算渠道的公共属性,实现全行共享,降低操作风险,守住合规底线。
“每当育春拿着从分行调研回来的结果找我时,我就知道又要啃‘硬骨头’了。和她搭档,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虽然经常因为探讨方案争得脸红脖子粗,但看着系统投产后带来的效益,又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一名时任银联贷记清算系统系统分析师(SA)回忆说道。
据统计,银联贷记渠道整合后,峰值期间可为兴业银行带来日均存款近200亿元,运营人员日均工作时间则下降至2人时,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有效平衡。
答好数字化转型“必答题”
加快构建统一支付清算平台
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答题”,推进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此时,兴业银行人民币支付清算功能依托于核心系统,且建成时间已超过10年,受架构、设计逻辑等因素影响,功能扩展受限,对大批量、高并发的业务难以支持。
构建数字兴业,必须夯实数字底座。兴业银行开始规划建设统一支付清算平台,以满足深化数字化转型、完善场景生态建设的需要。新系统涉及1000多个需求点开发,近200个关联系统配套改造,任务艰巨。
越是艰难越向前!在张育春牵头下,经过近一年努力,项目一阶段超级网银功能在2024年1月上线。该系统是兴业银行首个采用全栈信创的重要信息系统,应用“云原生+分布式架构”,每秒处理能力从300笔提升到1000笔,实现了高并发、高可用、横向扩展。
与此同时,张育春深入落实“企业级、标准化”理念,提出建设统一对账系统的方案。经过近一年建设,在2023年完成系统建设,并接入32套业务系统,涵盖9000多个清算账户,对账效率提升4倍,业务系统清算能力建设时间由原先3-4个月缩短到1-2个月,运营支持能力大幅提升。
“构建统一支付清算平台部门规划已久、势在必行,当时项目建设处在关键时期,虽然数字化人才的补足给全行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要攻克这样里程碑式的重大项目,必须要有能打仗、会打仗的领头人,育春就是这样的人!”这是兴业银行支付清算团队成员的一致评价。
支付清算业务的嬗变折射出数字兴业的新气象、新图景。近年来,兴业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兴行”方略,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死存亡之战,深化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建强人才队伍、夯实数字底座、完善场景生态、探索数字经营,目前兴业银行科技人才约8000人,年度科技投入超过80亿元,构建起涵盖“1(手机银行)+5(兴业普惠、兴业管家、兴业生活、钱大掌柜、银银平台)+N(各类场景生态)”的“数字兴业”体系,数字化转型已开始渐渐进入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