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好文章暨“情系两岸”非遗文化交流活动是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之一,由罗源县人民政府、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日报社主办,罗源县委台办、福州日报承办,于 8月13至16日在福州市罗源县等地举行,海峡两岸共200余名青年参加,其中台湾青年40余名,首次来大陆的有20人。
本次活动分为线上征文大赛和线下“情系两岸”青少年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两大环节。线上征文主题为“最美的风景”,目前正面向福州市中小学和台湾地区火热征稿中。
8月13日上午,线下“情系两岸”青少年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州民族中学举办启动仪式,现场吸引了200余名台青、学生及非遗传承人参与。其中,台湾师生40余名,主要由往届“海峡两岸好文章”征文大赛的优秀学员组成,首次来大陆的20人。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台湾嘉义大学学子带来了戏偶剧表演《卖药风波》,讲述医药不发达的旧时代,药商们靠吆喝、表演杂耍揽客的情形。舞台上,他们以灵巧的手指操控着木偶,细腻的表情、流畅的动作、诙谐的语言,让木偶变得立体生动、栩栩如生。精湛的表演不仅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也让新时代青少年对这项传统技艺有了更多的了解。
“哎——”一声凤鸣,婉转空灵,动人心弦。福州民族中学民族融合戏剧社的学生们,则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音乐剧表演。《芬芳》是学校原创的民族融合音乐剧,参演成员来自汉族、畲族、仡佬族、侗族等不同民族,音乐、唱腔充分吸收了畲族山歌等音乐元素,旋律优美,意蕴深远。今年7月,《芬芳》受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邀请,赴京参加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线下全国总展示,演出大获成功。
此外,现场还授牌成立了“罗台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流点”,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旨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合作新路径,打造闽台文化交流的新“舞台”。
闽台文化渊源深厚、同根同源,百年来,木偶戏在海峡间舟楫往来,血脉不断。为促进两岸戏偶剧进一步交流合作,活动方还举办了戏偶剧融合创作研讨会,台湾笑眯眯偶剧团、金门傀儡戏剧团的民间艺术家、嘉义大学的教授学者、福建木偶戏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士,与闽台两地热爱戏剧艺术的学子欢聚一堂,交流木偶剧创作、表演的心得和技巧,探索戏剧融合发展的新形式。在这场戏剧艺术大探讨中,每位学员均有所思、所悟、所获。
随后,闽台学子共排共创,各取所长,在一次次思维和灵感的碰撞中,一部全新的海峡两岸融合戏偶剧就此诞生。他们大胆打破艺术界限,将木偶戏、畲歌、畲舞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并赋予传统技艺以新时代审美,让创意无限延展。海青节期间,该剧将首次亮相榕城,并进行展演。
活动期间,40余名台湾师生还将深入罗源玉石文化城、福州市规划馆、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历史文化街区等地,亲身感受福州底蕴深厚的非遗文化,体验玉石雕刻、畲山剪纸等优秀传统技艺;追寻福州发展的历史足迹,了解城市的建设成就;参观富有特色的古厝民居、历史街区、古建筑,感受璀璨的闽都文化。
缘起“一篇文章”,缘定“一线木偶”。两岸学子在交流采风活动中互学共鉴,探寻同根同源文化,共同抒怀青春和梦想,续写美好的两岸情谊。
据悉,“海峡两岸好文章”于2014年11月启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每一届征文主题,都与两岸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息息相关,两岸近100万名学子每年相逢于一场文学的约会,互学互鉴,缔结友谊,结出累累硕果。台湾新北市的杨乔茵和福建福州的张念晴,两家一直保持联系,相约一同陪伴孩子成长。2018年8月,福州的获奖学生也去往台湾,与12位台湾儿童文学大师面对面,跟着课本去旅行,实地考察台湾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