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早上,寒意迫人

  湖里区禾山街道围里社综合性配电站房

  随着开关合闸的一声清脆声音

  变压器带电显示器亮出迷人的“小红眼”

  站房高压设备成功送电

  可满足周边400多户居民可靠用电需求

  湖里供电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进行送电前调试

  该配电站房的送电标志着

  湖里城中村今年“共享站房”的

  投产任务全面完成

  城中村改造事关高质量发展、

  关乎百姓美好生活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

  要加快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1

  新进展

  当前,湖里10个城中村

  电力提升改造已完成 

  城中村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有着城市更新“第一难”之称。而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更是难中之难。

  负责湖里区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施工任务的是厦门电力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城市供电服务分公司,施工项目部负责人张文波表示:“湖里区16个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改造范围广、密度大、时间紧、难度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关键时刻,该公司用活党建载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党建联创、共筑良好环境,并发挥党员服务队的攻坚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全力攻坚冲刺。目前为止,完成了湖里10个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任务,开始进行表后线整改。

  2

  新纪录

  单次送电量

  创福建省城中村电力改造之最

  2座站房、6台环网柜、24台箱变……

  这是11月29日

  湖里禾山街道安兜林后社

  一次性完成的送电工作

  这是福建省城中村单次配网容量

  最大的一次电力改造

  送电容量达28860千伏安

  远超一个大型社区的供电容量

  全力攻坚,全员加力,冲刺年末“收官战”。尚忠社、寨上社、后埔社、安兜社……11月共有4座站房成功投运,送电容量达20000千伏安,创单月城中村站房送电容量新高。

  3

  新理念

  创新实施“共享站房”建设模式

  改造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解决电力设备落地空间需求。难题怎么破?解决之道是创新思路,采用“一地多用、有效聚合”的“共享站房”建设模式。

  在安兜社,“综合站房”由戏台改造而成,一楼为戏台,二楼为配电站房,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空间利用率。

  位于湖里区殿前街道中埔社的“共享站房”同样两层楼,一楼建设容量2500千伏安配电站房和5G通讯机房,二楼则作为社区工作站。

  外观简洁、极具现代美,新建江头街道后埔社城中村“综合站房”如今已成“城中景”,在这里,电力、通讯等设备统一“住”进一个家里,站房一楼用作配电站,二楼兼顾智慧网格、办公场所、应急广播的需求,进一步拓宽融合公共空间。

  后埔社城中村“综合站房”如今已成“城中景”

  城中村公共空间十分有限,建单独的配电站房有难度,“综合站房”因村施策, 既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又满足社区公共配套需求。

  4

  新图景

  破解“蜘蛛网” 打造“无线美”

  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的用电、入网等线缆只能架空走线。同时,区域供电能力不足、供电质量不高、私自违约超容用电等问题也频频出现,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如今,伴随电力的提升改造,城中村“面子”和“里子”持续提升,有序过渡到新的电网系统,解决电力问题。

  走进湖里区湖里街道后浦社,昔日的空中“蜘蛛网”,已被舒适宜居的“无线美”所替代。主干路电缆缆化,小巷里重新架设起横平竖直的低压线路,同时通过原址增容、杆变落地、新增配变等措施,彻底整治清除“蜘蛛网满天挂”现象。“改造后,空中‘蜘蛛网’不见了,阳光洒进了大街小巷,环境变靓了,我们生活也更加美好。”后浦社居民陈伟平颇有感触地说。

  70多岁的陈和顺是围里村的村民,他印象深刻,“以前除夕夜围炉,最怕的就是停电。”他说,改造前每到夏季用电高峰期,村里经常出现故障停电,有时电力人员抢修起来得一天一夜,影响正常生活。“现在不用担心了,可以放心用电。”

  改造后的城中村,供电可靠率达到A类供电区域标准,可提供5年甚至10年的用电可靠保证,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真正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用电感受转变。据介绍,待湖里16个城中村电力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提升约50万人口的用电安全感、幸福感。

  来源:湖里头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