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厦门市综合交通规划

  (2021—2035)》

  (下文简称《规划》)

  近日获得市政府批复

  将构建以

  健康步道、慢跑线、滨海自行车道

  为主的慢行交通系统

  健康步道将形成 

  “一环一带多走廊”新格局 

  《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统筹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及城市轨道交通、道路系统、公交场站等城市交通设施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并通过五维传导体系,保证各交通设施在综合交通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有序实施建设。

  《规划》以

  建成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及绿色低碳出行典范

  为总体战略目标

  以“开放交通、一体交通、高效交通、

  品质交通”为交通发展战略

  明确未来15年

  我市综合交通发展的

  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是未来一个时期

  我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亮点

  “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系统

  我市综合交通将全面提升对外交通发展力度、低碳交通转型强度、城市交通一体化衔接度,构建“公交+慢行”的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

  林依文 摄

  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我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交通体系规划全过程,通过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加强公共交通与各枢纽节点、城市中心的衔接。持续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以健康步道、慢跑线、滨海自行车道为主要内容。

  林依文 摄

  “一环一带多走廊”

  《规划》构建以滨海环岛步道为“一环”,岛外滨海步道为“一带”,岛内外山海步道、岛外九大溪流溪畔步道等为“多走廊”的“一环一带多走廊”的全市健康步道新格局。

  建设高品质慢跑环境

  同时,以慢跑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建设连续舒适、不受干扰、材质优良、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高品质慢跑环境,对全市慢跑线规划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林依文 摄

  前瞻性展望

  《规划》从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展望,如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韧性,利用道路网智慧化监测系统,评估预测受台风暴雨等气象因素造成的交通拥堵、交通滞行等问题。

  包容交通方面

  针对“全龄人群、残障人士、短期商务人口以及外来旅游人口”等四类人群,《规划》提出构建包容性交通系统,满足各类人群出行需求。

  在设施层面,推进设施全龄友好改造,如通过稳静化交通设计、缩小道路宽度及铺设减速装置等设施,降低行车速度,方便老龄人口过街。

  推动智慧交通方面

  《规划》以智慧化城市交通发展为切入点,提出建设城市级智慧交通管理决策平台及公众出行服务智慧出行系统,推动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及智能高效城市停车系统建设,通过打造全息感知、全局管控、全程服务的智慧交通,保障市民出行、停车等日常交通需求。

  来源: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