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畔

  全国网络媒体大咖们齐聚一堂

  讲述厦门之美

  共话厦门发展

  展望厦门前程

  14日晚

  “扬帆正当时 厦门再出发——

  2021年网络全媒体厦门行”活动的重头戏

  “筼筜夜话”主题沙龙

  在厦门金雁酒店拉开序幕

  福建省委网信办副主任杨晓冬,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姚玉萍出席当晚活动。杨晓冬表示,这次网络全媒体厦门行活动,对提升福建和厦门在全国的影响力,扩大福建、厦门的美誉度意义非凡,希望网络媒体朋友们持续聚焦福建,聚焦厦门,用镜头和笔头解读、书写、传播福建和厦门好故事,展现福建之美、厦门之美。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日报社、央广网、中国改革报、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国际在线、深圳新闻网、广州大洋网、青岛新闻网、红星新闻网、长沙星辰在线、华商报社、潇湘晨报社等全国知名媒体,福建日报社、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侨报、厦门日报社、厦门广电集团、海峡导报、东南网、厦门网及今日头条、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媒体代表参加了活动。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筼筜夜话”中

  大咖们都说了什么?

  线下

  各行各业代表分享“厦门故事”

  外国友人扎根社区,为厦门热情“代言”

  普通建设者投身一线,成长为“大国工匠”

  企业“牵手”厦门12年,和特区一起向前“奔跑”

  “移民”厦门创新创业,自媒体人逐浪鹭岛

  ……

  厦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宜居宜业

  在“我与特区共成长”环节

  五位不同领域的代表

  受邀分享自己的“厦门故事”

  姚玉萍:厦门是一座有大爱的城市

  “在厦门学习、工作几十年,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有大爱的城市。”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姚玉萍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祖籍晋江的她十几岁搬到厦门,在这里学习、工作。她提及两个记忆深刻的小故事。一个是莫兰蒂台风期间,一对母子为抗击台风的武警官兵送去装着红鸡蛋的福袋;一个是公交车上,一位陌生乘客用手机灯光为写作业的小学生照明。她说,“这是一个处处充满爱的城市,不经意间,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平凡的动作,就让人很温暖,很感动。”

  姚玉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她还分享了在厦港街道工作期间保护提升沙坡尾避风坞的做法。“我们用筼筜湖治理的生态理念来改造提升沙坡尾,在避风坞你还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混搭,你还可以领略送王船这种传统民间信仰的魅力,我们尽可能留下沙坡尾的历史和记忆。”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有着无数让人感动的瞬间,希望网络媒体们可以一起见证、分享、传播,用网络媒体的视角,向网友分享厦门这座城市的成长故事,为厦门喝彩、点赞。”她说道。

  丁水波:“企业来了12年,感觉非常好”

  城市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2009年,特步集团有限公司“牵手”厦门,把总部搬到了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来厦门这几年,我们发展很快,感觉非常好。”集团总裁丁水波言语之间不吝对厦门的喜爱,“厦门有着很好的营商环境,政府为我们提供保姆式的服务,企业可以留住人才,心无旁骛谋发展,这里是个发展的好地方。”

  在厦门12年来,特步一路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体育用品品牌公司,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后,特步还开启多品牌、国际化之路,花了三亿多美元收购多个国际品牌。丁水波说,观音山总部吸引了一批外籍高管、设计师扎根工作。

  目前,特步的年销售收入从2009年的约3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超83亿元,累计在厦纳税20多亿元。丁水波充满信心地说道,“未来五年,我们的目标是年销售收入翻三番,达到240亿元。”

  冯鸿昌:“厦门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特区40年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全国人大代表,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冯鸿昌就是其中一位。

  “我来自漳州南靖,1997年到厦门,在这里度过了我最青春的年华,我感受着厦门经济特区与时俱进的态度,感恩着身边同事对我的关爱包容。”从一名来自山村的工人成长为社会公认的“大国工匠”,说起自己的经历,冯鸿昌不禁哽咽。

  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创新,25年来,冯鸿昌不断鞭策自己,拿下产业工人的“诺贝尔奖”——“中华技能大奖”,获得本科文凭,组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中国传统港口改造升级换代提供厦门方案。他说,“学习是立身之本,学习成就了自己丰富的人生,厦门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愿意通过我的努力和实际行动,为厦门添砖加瓦。”

  潘淑娜:“厦门很温暖,厦门‘不见外’”

  “我的专业是翻译,我想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在厦门生活的外籍人士。”七年前,捷克人潘淑娜(Zuzana)来到厦门大学读书。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她逐渐爱上这座城市。

  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潘淑娜,主动加入官任社区外籍人士志愿服务队,协助社区组织夏令营、国际学堂等活动,后来被聘为官任社区境外主任助理。就在不久前,她还印制了一本服务手册,为刚来厦门的外籍人士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信息。

  这两年因为疫情,潘淑娜动员身边的外籍朋友一起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并建立志愿服务群,招募社区内中外志愿者一起抗疫。“很多外国人在一个城市,往往住上三个月、半年就走了,但厦门不同,大家都愿意在这里扎根,住上五年、十年,甚至更久,这就是厦门这座城市给予外籍人士爱和温暖的体现。”她说,“我愿意当好桥梁,联系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厦门很温暖,厦门‘不见外’。”

  巨浪:“厦门,来了就不想走”

  厦门自媒体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涌现出十点读书、飞博共创、奇迹山、自娱自乐、思凯等一大批优秀代表,逐步形成自媒体产业聚集高地趋势。好物计划(厦门)网络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谈及和厦门的缘分,创始人巨浪回忆道,2017年他到厦门投资制作胡里山炮台数字化旅游演出项目。随后他决定从北京到厦门,“我一开始并不是从事自媒体行业,后来决定投身自媒体及电商领域创业,就是看中厦门的自媒体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

  “厦门城市不大,却随处透着一份精致,孕育孵化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特别是网络自媒体这块发展得很是迅速。”目前担任厦门市自媒体协会秘书长的巨浪向同行抛出了“橄榄枝”,厦门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欢迎大家来创业。”

  华商报社融媒体中心内容总监李湘、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孟宪宇、人民网福建频道采访部主任吕春荣 、潇湘晨报社助理总编谭文艳、武汉长江网副总经理龚平分享了14日采风的见闻,大家纷纷表达对厦门这座文明城市的热爱,对城市环境的赞美,对厦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期待。

  线上

  媒体大咖畅谈“厦门印象”

  由于疫情原因

  本次“筼筜夜话”主题沙龙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方式

  多位知名媒体大咖

  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畅谈

  他们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的感受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

  15年前,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李嵘第一次来厦门,之后又来过四五次。视频中,他说:“厦门是一座令人心旷神怡的海滨城市。每一次来,都感受到了厦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美,这里不愧为海上花园城市的称号。”他细心地发现,厦门不止岛内城区发展迅速,岛外几个新城也建设得很漂亮,发展的速度令人赞叹。“这是得益于厦门坚持提升本岛建设与跨岛发展相结合,优化空间布局,使得整座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也更加有活力。未来,厦门这颗我国东南沿海的璀璨明珠,一定会更加闪耀它的夺目光芒,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

  “以前是小清新、文艺范,现在是智能化、黑科技。”中青在线总编辑助理高旭表示,这几年,卫星和应用芯片设计、遥感大数据处理系统、人工智能和云服务等产业在厦门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厦门经济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四十年蝶变,相信在高速发展之路驰骋的厦门,下一个四十年会更好。下一站,更精彩。”

  环球网执行总编辑石丁

  厦门的国际化给环球网执行总编辑石丁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我曾多次前往厦门,厦门是一座非常美丽且国际化的都市,在国际旅行港口吞吐能力方面厦门在国内都是名列前茅。近年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金鸡电影节等国际性活动都选择在厦门举办,可以说在厦门感受到了浓浓的国际范。”

  “厦门是一个高颜值的地方,也是留住很多人青春的地方,学生时代就多次游览鼓浪屿,后来工作了,每次去厦门都要去厦门大学走一走。”谈及眼中的厦门,人民文旅执行总编辑郭峰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厦门的热爱。在他看来,随着厦门文旅的不断升级,旅游体验越来越丰富,沉浸式的玩法也越来越多,夜经济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夜游厦门已经成为厦门文化旅游的一张新的名片,“厦门可以说是一个不输世界任何城市的美丽之城,我也祝福厦门越来越美,城市发展越来越美好。”

  未来网副总编编辑宋广辉

  厦门的文明给未来网副总编编辑宋广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视频中说道,厦门连续六届揽获全国文明城市,我去过厦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厦门人的文明。公交车上经常可见礼让座位,这里的司机也很有礼貌,不管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都礼让行人,交通环境相当的好。市民有爱心,城市更暖心,厦门这个城市太治愈了,衷心地祝愿厦门的明天越来越好。”

  来源: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