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fj/crawl/115/w550h365/20200614/9ac2-iuzasxs0270793.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533/w533h800/20200614/0e5b-iuzasxs0270831.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541/w541h800/20200614/eb68-iuzasxs0270880.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116/w550h366/20200614/95eb-iuzasxs0270905.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116/w550h366/20200614/79d9-iuzasxs0270931.jpg)
![](http://n.sinaimg.cn/fj/crawl/532/w532h800/20200614/1ccc-iuzasxs0270987.jpg)
夏日,傍晚,西堤咖啡一条街。
一边是年轻人清新小资地品咖啡,一边是红红火火的地摊经济,那是装在后备箱里的欢乐时光。
赶在下午5点前,十几辆车就停在路边,有序地排成一排。打开后备箱,摆摊的货都装在车里。
地摊经济的发起人叫苏晓辉和陈弘毅,分别是北京公安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二学生。
苏晓辉的小摊只卖一种货——Bunnies羊,有5种颜色,一共进了50只。陈弘毅的小摊还有名字,叫“小陈杂货铺”,引擎盖上贴上了旺铺招租。他卖的都是小物件,驱蚊贴、尖叫鸡、uno牌、国粹跳棋,还有小风扇。“学校还没开学,放假在家除了上网课,也想利用好这段空闲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体验一下生活。”苏晓辉打开后备箱,边摆摊边和记者聊了起来。
他们俩都是厦门本地人,最近在“抖音”上刷到颇为红火的摆地摊,两人一合计,便开了自家的车,在后备箱摆起地摊。地点就选在西堤咖啡一条街,那里热闹,是年轻人的聚集地。
苏晓辉拉了个群,还号召同学、朋友一起加入。最初只有5个人,大多是00后,短短四五天时间,已经发展到35个人。“每天傍晚5点出来,营业到晚上10点半收摊。第一天摆摊只有两辆车,后来慢慢多了起来。”陈弘毅说。
周六晚,夜色渐渐暗下来,西堤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喝咖啡的,也有湖边散步的。看到路边有车辆打开后备箱摆摊,市民驻足看看,看到心仪的还讨价还价。
对于第一次卖东西的苏晓辉和陈弘毅来说,他们都颇有感悟:“现在大家都在网上沟通,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现在出来卖东西,可以接触社会现实,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感觉挺接地气的。”“坚持到六月底吧,因为还得准备期末考试,学业还是最重要的。”陈弘毅说。
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