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晚报

  ■“骨大苏”工作人员正打包餐品。

  文/记者 王颖达 图/陈立新

  自复工复产以来,厦门一些中档饭店、酒楼等餐饮企业开始拓展业务类型,设计“小碗菜”产品,争取更多消费者。红烧肉、盐酒鸡、蒸黄鱼等“硬菜”纷纷进入“小碗菜”菜单,且每份菜“一人食”的分量,价格也相应下调,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空间。

  “硬菜”进菜单主攻外卖市场 传统酒楼也入局

  从常规的青椒炒肉小炒,到大锅烹制的红烧肉、盐酒鸡、蒸黄鱼等传统“硬菜”,商家都按照单人份销售,近两年,主打“一人食”的“小碗菜”成为厦门不少餐厅的出餐方式。

  在外卖平台上甚至有不少餐饮店直接以“小碗菜”命名。在饿了么平台上,记者将收货地点设置为报业大厦,能搜索到22家名字中带“小碗菜”的商户。

  “一个人叫餐也可以多尝几道菜了。”市民林先生喜欢吃小炒菜,一般的一份菜有2-3人分量,自己一顿饭只能点一份菜。而“小碗菜”的品类几乎涵盖了小炒菜的菜色,但分量是单人份,价格在8~20元不等,不会出现买套餐、定食时,菜色不喜欢或分量太大造成浪费。

  “早前,‘小碗菜’都是以相对清淡的蒸菜为主。现在,在外卖平台上搜‘小碗菜’能找到闽菜、湘菜等各地菜色。”市民张媛说,“一样花一份套餐的钱,可以自己拼配,有更多选择。”

  记者注意到,佳丽酒楼近日也在饿了么上线了“小碗菜”品牌。截至记者发稿时,月销量达876份,已有不少食客尝鲜。

  分餐制助推“一人食” 人工食材等成本是关键

  “小碗菜”虽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但商家贸然入局并不一定就能稳赚。

  苏清权是“骨大苏”快餐连锁品牌的负责人,其门店产品主要以热卤为主,蒸菜为特色,都是以“小碗菜”的形式出餐。在苏清权看来,不同于传统的中式热炒每一盘单独加工,“小碗菜”更接近于标准化产品。特别是对于连锁品牌来说,如何控制菜品口感、原材料质量、成本是关键。对此,他选择将产品的研发和半成品加工环节与专业的中央厨房合作,门店工作人员只操作分装、卤制、蒸制等相对简单的步骤。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监事长胡艺忠介绍,此次疫情让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安全,更愿意接受分餐制,对于“小碗菜”的推广是一个好契机。但创业者应综合考量人工、食材、房租等成本,不要贸然入局。像一些中高端酒楼拓展“小碗菜”业务,主要是扩大品牌影响力,按其售价其实是不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