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涮火锅“四大流程法则”

来源:海峡都市报  2009年12月04日08:45

  冬季火锅健康吃法:喝鲜榨果蔬汁或酸奶———涮蔬菜———涮豆制品、纤维类———涮肉类,动物内脏最好别吃

  N本报记者李雅

  冬季,取暖又过嘴瘾的火锅,是能一呼百应的美食!不过,贪吃火锅的后果已悄然而至,狂长“痘痘”、口腔溃疡、慢性胃肠炎、消化道疾病痛风……福州市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师陈辉提醒市民,食火锅每周别超过一次,有痛风史、高血压的患者最好不吃,别在贪恋美食的同时,把健康“涮”掉了。

  火锅病:痛风

  动物内脏和肉久煮出“嘌呤”

  “火锅越煮越鲜,都是嘌呤的作用!”陈辉说,痛风除了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大多数都是“吃”出来的。火锅中最常吃的牛肉、羊肉、海鲜、动物内脏等,煮得越久,汤中的嘌呤越多。如果体内摄入能带来鲜美味道的“嘌呤”太多,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尿酸就会在血液中沉积,引起痛风。

  在冬季,由于气温下降,人体的排泄减少。而尿酸主要是通过小便排出的,血液中尿酸的浓度本来就较高,再摄入含高嘌呤的食物更易引发痛风。

  经常莫名脚趾“扭”伤,关节反复出现红肿疼痛就可能是痛风,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会进一步引起关节变形,直至肾脏损害、功能衰竭。

  健康支招:火锅汤最好只饮第一道清汤,煮久的火锅汤千万别喝。鸭胗、鸡胗、猪肝等动物内脏尽量不吃。猪、牛、羊、鸡、鸭等动物的肉,海产品如鱼、虾、紫菜及贝壳类食材,都不要在锅内久煮,熟了就要马上捞出来吃。

  有痛风病史的人如果实在忍不住,可以用猪血等作锅底,吃一些蛋类、海蜇及蔬菜来解馋。菠菜、茼蒿这两种蔬菜也含较高的嘌呤,有痛风史的人最好不吃。

  火锅病:口腔疾病

  捞起就吃反复烫伤易致癌

  吃火锅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与口腔黏膜有关。因为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取出即吃的话,易烫伤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来就有复发性口疮的人,吃了火锅后容易上火,其口疮发生机会因此又多出好几倍,或者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症出现加重症状。如此反复,还会诱发食道癌变。

  健康支招:捞起的火锅菜,最好在酱料里过一下,降低温度。患有口腔黏膜白斑等癌前病变的人更要注意,火锅的高温和调料的刺激,都会使这些病情加重。

  火锅病:咽喉食道病

  火锅配啤酒易得咽喉炎

  嗜辣的福州人越来越多,麻辣火锅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麻辣火锅配冰啤酒,不仅会刺激咽喉、食管与胃肠道的黏膜而使其发生充血和水肿,还易诱发一些更重的疾病。啤酒里所含的一氧化碳还会加重对黏膜的刺激,这样的刺激久了,就会引起咽喉不适,最常见的便是咽喉炎、咽喉水肿等。

  健康支招:凡是口腔炎、慢性咽炎、溃疡病、慢性胰腺炎、胆囊炎复发者及上腹部做过手术的人都不要吃火锅。尤其是胰腺炎、胆囊炎病人,因为火锅底料比较油腻,而且进食时间长,往往会造成“吃撑了”,导致疾病复发。

  啤酒不是吃火锅的最好搭配,不妨试试苹果汁、橙汁、番茄汁、芹菜汁、黄瓜汁等鲜榨果汁,也可以在吃火锅前喝些酸奶,保护胃肠道,减少对食道口腔的刺激。如需饮酒,可以选择白酒或红酒。

  □延伸阅读

  冬季涮火锅“四大流程法则”

  1.先菜后肉弃内脏。

  清汤锅里先涮青菜,其次才是豆制品纤维类的食物,肉和海鲜在中间时段煮,动物内脏最好不吃,实在需要,就放在最后煮。

  2.沸腾别超5分钟。

  根据食物材质的不同,下锅煮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沸腾后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吃不完可以先将火关掉,吃完再开火煮。

  3.最忌“大锅烩”。

  一次放下的食物一定要吃完再煮下一轮,每次煮的食物不要太多太杂,更不要整锅烩长时间熬。久熬的浓稠火锅汤底,就别再续汤了,宁可换成清汤烫菜。

  4、醋、茶及南瓜别跟羊肉同食。

  吃火锅,涮羊肉是最受青睐的美食,不过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菠菜、白菜、金针菇、茭白等;吃羊肉时最好搭配豆腐,它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萝卜做成一道菜,则能充分发挥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本草纲目》称:“羊肉同醋食伤人心”,因此汤中不宜加醋。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后马上饮茶,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容易引发便秘;若与南瓜同食,易导致黄疸和脚气病。

  需要提醒的是,肝脏有病者、经常口舌糜烂、眼睛红、口苦、烦躁、咽喉干痛、齿龈肿痛者及腹泻者均不宜多食羊肉,并且不宜用铜锅烹制羊肉。

进入福建论坛,参与更多话题>>转发此文至微博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