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福州多改建,再加上地铁修筑,整个城市看起来有些灰头土脸。有时候晚上绕到屏山一带,看着宽阔的大路和两相交加,郁郁葱葱的树木,混着暖橘色的路灯,恍惚间竟觉得回到了童年的日子。
同样是在题头的那段话里,《我们吴镇》的作者,还写下这样一句话:
“想象一种吃,就是在想象一个世界和一种生活方式。”
不论是七零后如昨,还是八零后挖哈的理想一天,其实说白了,就是品尝着熟悉的美食,在熟悉的城市里,无忧无虑地晃荡,一种小吃就是一个地标,一个地标就是一段记忆。
现在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光鲜亮丽,但为此,有时一觉醒来,街边城建已经搭起手脚架,那些熟悉的街景,一步步变成我们不认识的模样。
而我们长大成人,为工作、家庭,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少有心思去注意身边的一切。
如昨说自己生于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吃的东西选择性极少。他至今都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父亲公司食堂里吃到荔枝肉的情景:
“因为当时父亲公司在省内属于数一数二的企业,我才能吃到这样一碗在当时弥足珍贵,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了。那时的荔枝肉不是纯瘦肉,夹杂着一些肥肉,一口咬下去质地脆嫩,酸甜可口,那酸香的美味是我这辈子也忘不了的。这是我记忆中人生的第一次美食。”
而挖哈说起父亲每逢春节前夕必做的注油鳗鱼,也是绘声绘色。
“注油鳗鱼是过去酒桌上的其中一样有份量的酒包。在每年春节前夕,这是父亲是必做的菜品,我还记得用的是竹制的菜罩倒扣过来,垫上一张大白纸(有点像现在的吸油纸),然后父亲把炸好的鳗鱼一块一块的摆放上去。红糟调色,表皮酥脆、鱼肉软嫩,味道分外鲜美,馨香扑鼻。”
这味觉的惊喜体验,不亚于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打量这个世界,也会深刻地烙印在我们心中。我们不仅用双眼打量这个世界,也用味觉铭记你我的洋中路,阔埕街,乃至整座福州城……